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铜伴侣蛋白Atox1和CCS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 第10-7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铜离子的摄取及铜伴侣蛋白 | 第11-17页 |
·铜离子的摄取 | 第11-12页 |
·细胞内的铜离子转运途径 | 第12-13页 |
·铜伴侣蛋白Atox1 | 第13-15页 |
·铜伴侣蛋白CCS | 第15-17页 |
·Atox1和CCS与癌症 | 第17-18页 |
·调节铜离子水平的抗肿瘤化合物 | 第1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8-19页 |
第2章 Atox1和CCS抑制剂的设计与生物活性评价 | 第19-31页 |
·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DC-AC50 的结构改造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20-31页 |
·DC-AC50 与 Atox1 和 CCS 的对接模型分析 | 第20-21页 |
·A部分改造及活性评价 | 第21-22页 |
·B部分改造及活性评价 | 第22-28页 |
·其他改造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28-31页 |
第3章 合成实验 | 第31-62页 |
·A部分改造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34页 |
·B部分改造化合物的合成 | 第34-58页 |
·其他改造化合物的合成 | 第58-62页 |
第4章 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第二部分 普拉克索杂质的合成 | 第71-9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3-74页 |
·盐酸普拉克索 | 第73页 |
·普拉克索杂质BI | 第73-74页 |
第2章 BI-II786BS 的合成 | 第74-79页 |
·新路线设计思路 | 第74-75页 |
·新路线B | 第75-77页 |
·新路线C | 第77-79页 |
第3章 合成实验 | 第79-87页 |
·路线B中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79-84页 |
·路线C中相关化合物的合成 | 第84-87页 |
第4章 总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1页 |
附图 | 第9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