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堆存对地表与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淮南潘集矿区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 ·煤矸石组成特征研究 | 第18-19页 |
| ·煤矸石堆存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 第19-22页 |
| ·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 | 第22-26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6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8-36页 |
| ·煤炭资源开发与地质 | 第28-30页 |
| ·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 第28页 |
| ·地层 | 第28-30页 |
| ·自然地理 | 第30-32页 |
| ·地形地貌 | 第30-31页 |
| ·气候特征 | 第31-3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4页 |
| ·新生界含水层 | 第32-33页 |
| ·地下水补、径、排 | 第33-34页 |
| ·沉陷现状 | 第34-36页 |
| 第3章 煤矸石及其浸出液基本特征 | 第36-48页 |
| ·煤矸石概述 | 第36-37页 |
| ·煤矸石分类 | 第36页 |
| ·煤矸石岩性及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 ·煤矸石堆存条件 | 第37页 |
| ·不同类型煤矸石及其浸出液采集与分析 | 第37-47页 |
| ·样品采集 | 第37-39页 |
| ·样品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9-40页 |
| ·煤矸石元素组成特征 | 第40-41页 |
| ·不同类型煤矸石浸出液成分特征 | 第4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煤矸石堆存对地表与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研究 | 第48-68页 |
| ·不同煤矸石堆存区水样采集与分析 | 第48-52页 |
| ·点位布设 | 第48-49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依据 | 第49页 |
| ·样品采集 | 第49-50页 |
| ·样品的运送与保存 | 第50-51页 |
| ·监测指标及方法 | 第51-52页 |
| ·煤矸石堆存区地表与浅层地下水水质时间变化特征 | 第52-58页 |
| ·pH时间变化特征 | 第52页 |
| ·F时间变化特征 | 第52-53页 |
| ·Pb~(2+)时间变化特征 | 第53-54页 |
| ·Cr~(6+)时间变化特征 | 第54-55页 |
| ·Fe时间变化特征 | 第55页 |
| ·Mn~(2+)时间变化特征 | 第55-56页 |
| ·Ca~(2+)、Mg~(2+)时间变化特征 | 第56-57页 |
| ·SO_4~(2-)时间变化特征 | 第57-58页 |
| ·煤矸石堆存区地表与浅层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化特征 | 第58-66页 |
| ·pH空间变化特征 | 第58页 |
| ·F空间变化特征 | 第58-59页 |
| ·Pb~(2+)空间变化特征 | 第59-60页 |
| ·Cr~(6+)空间变化特征 | 第60-61页 |
| ·Fe空间变化特征 | 第61-62页 |
| ·Mn~(2+)空间变化特征 | 第62-63页 |
| ·Ca~(2+)、Mg~(2+)空间变化特征 | 第63-65页 |
| ·SO_4~(2-)空间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 ·煤矸石堆存对水环境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创新点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