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17页 |
| ·对煤泥的探究 | 第13页 |
| ·对泥化问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 ·泥化试验的研究 | 第13-14页 |
| ·跳汰分选时的泥化问题 | 第14页 |
| ·重介旋流器分选时的泥化问题 | 第14-15页 |
| ·其它煤炭泥化问题的研究 | 第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5-16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 旋流器简介 | 第17-26页 |
| ·重介旋流器的发展 | 第17-20页 |
| ·国内外重介旋流器的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 ·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与原理 | 第20-22页 |
| ·重介质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22页 |
| ·MA1150型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技术特征 | 第22-24页 |
| ·旋流器的结构及技术参数 | 第22-23页 |
| ·旋流器的技术特点 | 第23-24页 |
| ·3GDMC1400-000AP型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技术特征 | 第24-26页 |
| ·旋流器的结构及技术参数 | 第24页 |
| ·3GDMC1400/1000AP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技术特点 | 第24-26页 |
| 3 试验准备 | 第26-34页 |
| ·试验地点 | 第26-31页 |
| ·朱集选煤厂简介 | 第26-29页 |
| ·潘北选煤厂简介 | 第29-31页 |
| ·试验样品 | 第31-32页 |
| ·原煤样 | 第31页 |
| ·旋流器产品样 | 第31页 |
| ·合格介质样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 ·原煤筛分和浮沉试验 | 第32页 |
| ·原煤泥化试验 | 第32页 |
| ·旋流器产品相关试验 | 第32-33页 |
| ·合格介质相关试验 | 第33-34页 |
| 4 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系统试验数据 | 第34-51页 |
| ·旋流器入料性质 | 第34-45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筛分试验 | 第34-36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浮沉试验 | 第36-39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的可选性曲线 | 第39-40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泥化试验 | 第40-43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泥化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 ·旋流器产品性质 | 第45-50页 |
| ·旋流器产品中轻产物的性质 | 第46-47页 |
| ·旋流器产品中间产物的性质 | 第47-48页 |
| ·旋流器重产物的性质 | 第48-49页 |
| ·旋流器产品产率计算 | 第49-50页 |
| ·合格介质的性质 | 第50-51页 |
| ·合格介质的磁选试验 | 第50页 |
| ·合格介质的小筛分试验 | 第50-51页 |
| 5 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系统的试验数据 | 第51-68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的性质 | 第51-63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筛分试验 | 第51-53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浮沉试验 | 第53-57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的可选性曲线 | 第57-58页 |
| ·生产原煤的泥化试验 | 第58-61页 |
| ·生产原煤的泥化数据分析 | 第61-63页 |
| ·旋流器产品性质 | 第63-67页 |
| ·旋流器产品中轻产物的性质 | 第63-64页 |
| ·旋流器产品中重产物的性质 | 第64-66页 |
| ·旋流器产品产率的计算 | 第66-67页 |
| ·合格介质的性质 | 第67-68页 |
| ·合格介质的磁选试验 | 第67页 |
| ·合格介质的小筛分试验 | 第67-68页 |
| 6 重介质旋流器系统对煤泥性质影响的分析 | 第68-76页 |
| ·3GDMC1400/1000AP型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对煤泥性质影响 | 第68-70页 |
| ·MA1150型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对煤泥性质影响 | 第70-73页 |
| ·MA1150型有压两产品旋流器系统对煤泥性质影响 | 第72-73页 |
| ·MA1150型有压两产品旋流器对煤泥性质影响 | 第73页 |
| ·两种重介质旋流器对煤泥性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73-76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的煤质对比 | 第73-74页 |
| ·旋流器入料原煤的泥化特性对比 | 第74-75页 |
| ·两种旋流器的对次生煤泥性质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76-77页 |
| ·后续研究及改进方向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