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游憩冲击问题日益严重 | 第10页 |
·对游憩冲击问题的关注加热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基本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 第11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2-15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游憩与旅游 | 第12-13页 |
·游憩冲击、旅游影响与旅游干扰 | 第13-14页 |
·感知与游憩冲击感知 | 第14页 |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环境知觉理论 | 第14页 |
·态度理论 | 第14页 |
·游客满意度理论 | 第14-15页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5-20页 |
·游憩冲击研究 | 第15-17页 |
·国外游憩冲击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游憩冲击研究 | 第16-17页 |
·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国外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4. 选址情况与数据来源 | 第20-30页 |
·选址分析 | 第20-21页 |
·黔灵山公园概况 | 第21-2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页 |
·人文历史概况 | 第21页 |
·主要景点情况 | 第21页 |
·旅游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龙架山森林公园概况 | 第22-24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页 |
·人文历史概况 | 第22-23页 |
·主要景点情况 | 第23页 |
·旅游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黔灵山公园与龙架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共同的问题 | 第24页 |
·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 第24页 |
·可持续管理问题 | 第24页 |
·各自的问题 | 第24-29页 |
·黔灵山公园的问题 | 第24-26页 |
·龙架山森林公园的问题 | 第26-29页 |
·问卷调查情况 | 第29-30页 |
·问卷内容 | 第29页 |
·问卷收集 | 第2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5.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73页 |
·黔灵山公园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50页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0-31页 |
·游览行为特征 | 第31-34页 |
·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分析 | 第34-38页 |
·平季游憩冲击感知分析 | 第34-35页 |
·旺季游憩冲击感知分析 | 第35-36页 |
·平旺季游憩冲击感知对比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游客可接受的游憩冲击程度 | 第38-43页 |
·对其他游客行为及自身行为的态度分析 | 第43-46页 |
·对其他游客不当行为的态度 | 第43-44页 |
·游客自身行为态度 | 第44-46页 |
·游客满意度分析 | 第46-48页 |
·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46-47页 |
·与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分析 | 第48-49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 | 第48-49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原因 | 第49页 |
·游客对管理措施的倾向 | 第49-50页 |
·龙架山森林公园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68页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50-51页 |
·游览行为特征 | 第51-54页 |
·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分析 | 第54-57页 |
·平季游憩冲击感知分析 | 第54-55页 |
·旺季游憩冲击感知分析 | 第55-56页 |
·平旺季游憩冲击感知对比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游客可接受的游憩冲击程度 | 第57-61页 |
·对其他游客行为及自身行为的态度分析 | 第61-65页 |
·对其他游客不当行为的态度 | 第61-62页 |
·游客自身行为态度 | 第62-65页 |
·游客满意度分析 | 第65-67页 |
·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65页 |
·与游憩冲击感知的相关分析 | 第65-67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分析 | 第67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 | 第67页 |
·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原因 | 第67页 |
·游客对管理措施的倾向 | 第67-68页 |
·黔灵山公园与龙架山森林公园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3页 |
·游览行为特征对比 | 第69页 |
·游憩冲击感知对比 | 第69-72页 |
·游客满意度对比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3-79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基于游憩冲击感知的公园管理对策及建议 | 第74-77页 |
·黔灵山公园管理对策及建议 | 第75-76页 |
·游客管理 | 第75-76页 |
·场地管理 | 第76页 |
·龙架山森林公园管理对策及建议 | 第76-77页 |
·游客管理 | 第76页 |
·场地管理 | 第76-77页 |
·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77页 |
·研究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一:黔灵山公园关于游客游憩冲击感知的调查问卷 | 第84-87页 |
附录二:黔灵山公园调查问卷图版 | 第87-89页 |
附录三:龙架山森林公园关于游客游憩冲击感知的调查问卷 | 第89-92页 |
附录四:龙架山森林公园调查问卷图版 | 第92-94页 |
个人简介 | 第94-95页 |
导师简介 | 第95-9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