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车内加速噪声声品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声品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声品质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声品质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车内加速噪声声品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支持向量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SVM的基本原理及声品质评价基础研究 | 第15-24页 |
·SVM基本原理 | 第15-19页 |
·机器学习 | 第15-16页 |
·机器学习的几个主要概念 | 第16页 |
·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16-18页 |
·支持向量机核函数 | 第18-19页 |
·声品质评价基础的研究 | 第19-23页 |
·人耳的听觉原理 | 第19-20页 |
·掩蔽效应 | 第20-21页 |
·特征频带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车内加速噪声实验及主客观评价分析 | 第24-42页 |
·心理声学参量 | 第24-28页 |
·响度 | 第24-25页 |
·尖锐度 | 第25-26页 |
·粗糙度 | 第26-27页 |
·波动度 | 第27-28页 |
·车内加速噪声采集实验的设计 | 第28-30页 |
·车内加速噪声客观评价试验 | 第30-31页 |
·主观评价试验的设计 | 第31-41页 |
·成对比较法 | 第31-32页 |
·主观评价参量的选择 | 第32页 |
·主观评价者的选择 | 第32-33页 |
·试验场所和设备的选择 | 第33页 |
·成对比较法的设计 | 第33-35页 |
·主观评价试验结果数据的检验 | 第35-38页 |
·主客观评价参量的相关性分析检验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SVM的车内加速噪声声品质预测 | 第42-66页 |
·非等响度支持向量机(SVM)模型 | 第42-53页 |
·主客观评价结果 | 第42-43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预处理 | 第43-44页 |
·模型参数和核函数参数的选择 | 第44-46页 |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46-53页 |
·等响度支持向量机(SVM)模型 | 第53-62页 |
·主客观评价结果 | 第53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预处理 | 第53-54页 |
·模型参数和核函数参数的选择 | 第54-55页 |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模型的两组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支持向量机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对比 | 第62-64页 |
·等响度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比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附件一 成对比较法非等响度打分表格 | 第74-75页 |
附件二 成对比较法等响度打分表格 | 第75-76页 |
附件三 成对比较法部分评价者的打分表格 | 第76-77页 |
附件四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matlab部分程序 |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