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9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6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8-19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页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9-20页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0-21页
第2章 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综述第21-30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第21-23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及内涵第21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要素第21-22页
     ·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因素第22-23页
   ·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第23-24页
     ·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国际背景第23页
     ·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国内背景第23-24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货币理论第24-25页
     ·金融中介机构理论第25页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观点理论第25-26页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29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第26-27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体系第27-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机理分析第30-44页
   ·我国可选择的货币中介目标存在的缺陷第30-36页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的缺陷第30-32页
     ·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的缺陷第32-33页
     ·汇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的缺陷第33-34页
     ·通货膨胀率目标制的缺陷第34-36页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分析第36-41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测性分析第36-38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分析第38-40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社会融资规模的抗干扰性分析第41页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第41-43页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的意义第41-42页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第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第44-54页
   ·变量、模型的选取和数据来源第44-46页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4-45页
     ·模型的构建第45-46页
   ·实证检验第46-53页
     ·平稳性检验第46-48页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第48-49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49-51页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54-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1、结论第56页
 2、展望第56-57页
附录第57-59页
 附录 1 社会融资规模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协整检验第57-58页
 附录 2 社会融资规模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协整检验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山西省国有再担保机构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