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回复信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4页
第一章 回复信托概述第14-22页
 第一节 回复信托的概念第14-15页
  一、回复信托的定义第14页
  二、回复信托产生的原因第14-15页
 第二节 回复信托法律关系第15-19页
  一、回复信托的本质第15-16页
  二、回复信托的结构第16-19页
 第三节 回复信托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9-22页
  一、回复信托与法定信托第19页
  二、回复信托与默示信托第19-20页
  三、回复信托与拟制信托第20-22页
第二章 衡平法下的回复信托制度第22-36页
 第一节 回复信托的衡平基础第22-26页
  一、理论基础第22-24页
  二、法律技术解决第24-26页
 第二节 回复信托的两大类型第26-34页
  一、概述第26-27页
  二、假定回复信托第27-31页
  三、自动回复信托第31-34页
 第三节 回复信托的扩张适用——新理论的提出第34-36页
  一、新理论的内容第34-35页
  二、新理论对回复信托适用范围的扩张第35-36页
第三章 我国引入回复信托的必要性分析第36-54页
 第一节 回复信托的制度功能第36-39页
  一、概述第36页
  二、“回复”维度的功能第36-38页
  三、“信托”维度的功能第38-39页
 第二节 我国与回复信托适用情形对应的法律规定第39-46页
  一、明示信托失败情形对应的法律规定第40-44页
  二、明示信托目的完成但仍有财产剩余情形对应的法律规定第44-45页
  三、无偿性无因交付财产情形对应的司法实践第45-46页
 第三节 回复信托——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一种思路第46-54页
  一、完善明示信托失败法律制度第46-50页
  二、完善明示信托目的完成但仍有财产剩余法律制度第50-51页
  三、完善无偿性无因交付财产法律制度第51-53页
  四、完善特定目的捐款余款分配法律制度第53-54页
第四章 我国引入回复信托的制度构建第54-62页
 第一节 回复信托在我国的本土法律基础第54-58页
  一、回复信托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相融合第54-56页
  二、回复信托原理有我国具体制度的支撑第56-57页
  三、物权范围扩大——引入回复信托的障碍第57-58页
 第二节 回复信托在我国的具体制度构建第58-62页
  一、重述:回复信托的适用范围第58-59页
  二、构建形式:法律条文的落实第59-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或有资本在银行风险处置中的应用
下一篇:股东派生诉讼之正式请求规则豁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