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载荷下风电齿轮箱轮齿接触疲劳寿命的仿真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风力发电概述 | 第10-12页 |
| ·齿轮接触疲劳寿命分析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2 疲劳分析理论和风电机组主轴扭矩仿真 | 第15-25页 |
| ·疲劳分析理论 | 第15-18页 |
| ·计数法 | 第15-16页 |
| ·疲劳损伤模型 | 第16-17页 |
|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17-18页 |
| ·风电机组主轴扭矩的仿真 | 第18-23页 |
| ·随机风模拟 | 第19-21页 |
| ·主轴扭矩各工况的仿真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耦合动力学模型建立和内部激励分析 | 第25-41页 |
| ·一级行星齿轮系统物理学模型 | 第25-27页 |
| ·一级行星齿轮系统坐标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 ·运动微分方程 | 第28-33页 |
|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 | 第33-36页 |
| ·齿轮的综合啮合误差 | 第36-38页 |
| ·传动轴的扭转刚度 | 第38页 |
| ·轴承支承刚度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4 风力发电机增速箱轮齿接触疲劳寿命解析分析 | 第41-67页 |
| ·齿轮副动态啮合力仿真 | 第41-47页 |
| ·随机误差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 ·行星架转速和加速度对动态啮合力的影响 | 第47页 |
| ·齿轮齿面以下任意一点循环应力 | 第47-51页 |
| ·分布法向力和切向力 | 第48-49页 |
| ·两圆柱接触 | 第49-50页 |
| ·偏应力不变量 | 第50-51页 |
| ·裂纹萌生寿命分析 | 第51-57页 |
| ·萌生寿命公式推导 | 第51-52页 |
| ·疲劳载荷谱 | 第52-53页 |
| ·残余应力和载荷强度对最大剪应力的影响 | 第53-56页 |
| ·残余应力对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摩擦系数对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 第57页 |
| ·随机误差对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 第57页 |
| ·裂纹扩展寿命分析 | 第57-64页 |
| ·裂纹类型 | 第57-58页 |
|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 第58-59页 |
| ·裂纹扩展速率 | 第59-60页 |
| ·裂纹扩展角及裂纹长度增量 | 第60-61页 |
| ·裂纹萌生位置的确定 | 第61-62页 |
| ·裂纹扩展寿命计算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5 风力发电机增速箱轮齿接触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 | 第67-79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级行星齿轮系统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67-69页 |
| ·接触类型及属性 | 第67页 |
| ·三维模型建立和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 ·动态接触应力计算 | 第68-69页 |
| ·齿轮副接触疲劳寿命分析 | 第69-73页 |
| ·材料 P‐S‐N 曲线 | 第69-71页 |
| ·Fe—safe 软件介绍 | 第71页 |
| ·疲劳准则的选取 | 第71页 |
| ·载荷谱编制 | 第71-72页 |
| ·随机载荷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分布参数对萌生寿命的影响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