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概述 | 第13-21页 |
·农村妇女的界定 | 第13-15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 第15-16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 | 第16-21页 |
·农村妇女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16-17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化建设的需要 | 第17-18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 第18-19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9-21页 |
3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分析的历史考察 | 第21-25页 |
·古代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回顾 | 第21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 | 第21-23页 |
·改革开放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分析 | 第23-25页 |
4 改革开放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主要成就 | 第25-29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 第26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行为由被动走向主动 | 第26-27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象渐趋普遍 | 第27-28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形式多样 | 第28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内容不断创新 | 第28-29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比例相对偏低 | 第29-30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层次较低 | 第30页 |
·农村妇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明显 | 第30-31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非均衡性状况突出 | 第31页 |
·农村流动妇女政治参与权受到忽视 | 第31页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农村妇女自身素质相对较低 | 第32-33页 |
·农村妇女经济能力的有限 | 第33-34页 |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社会舆论的消极导向 | 第35-36页 |
·农村宗族势利的复苏 | 第36页 |
·《村组法》的不完善 | 第36-37页 |
·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 第37-39页 |
5 促进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几点建议 | 第39-49页 |
·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地位 | 第39页 |
·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经济能力 | 第39-42页 |
·加大微贷款发放面,支持农村妇女创业 | 第40-41页 |
·加快非农化转移,鼓励农村妇女在外就业 | 第41页 |
·发展乡镇区域经济,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率 | 第41-42页 |
·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 第42-44页 |
·推行网络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 | 第42-43页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妇女政治素质 | 第43-44页 |
·大力加强农村妇女干部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干部培训工作 | 第44页 |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力量 | 第44-45页 |
·尽快完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 第45-47页 |
·将先进性别文化纳入基层决策 | 第45-46页 |
·完善基层选举制度 | 第46-47页 |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