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及省联社由来的研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省联社管理体制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省联社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省联社模式的内在法理缺陷与改革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第五节 对省联社的改革方向与模式选择的争论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对省联社各种可能的改革模式的分析 | 第26-41页 |
第一节 农村商业银行模式 | 第26-30页 |
一、 一级法人的商业银行体制与多级法人的商业银行体制 | 第26-27页 |
二、 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27-29页 |
三、 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的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分析 | 第30-34页 |
一、 农村合作银行的性质分析 | 第30-31页 |
二、 运行农村合作银行的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 第31-33页 |
三、 农村合作银行有效运作方式及改革路径的探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模式的分析 | 第34-38页 |
一、 行业协会的性质与功能作用定位 | 第35页 |
二、 运行行业协会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35-38页 |
三、 信用社行业协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 第38页 |
第四节 金融服务公司模式的分析 | 第38-41页 |
一、 金融服务公司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分析 | 第38-39页 |
二、 运行金融服务公司的改革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39-40页 |
三、 金融服务公司的适应性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省联社改革模式的选择分析 | 第41-50页 |
第一节 对四种模式的效率价值进行测评 | 第41-45页 |
第二节 通过案例对改革效率价值最高的模式的进行效果分析 | 第45-49页 |
第三节 省联社改革路径设计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第一节 本文总结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