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二、 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8页 |
三、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表征 | 第11-24页 |
第一节 平民视角:镜像语言系统 | 第11-14页 |
一、 色彩基调的阴郁呈现 | 第11-13页 |
二、 长镜头下的冷漠诉说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时代质感:声音语言系统 | 第14-18页 |
一、 打破平衡的方言对白 | 第14-16页 |
二、 注释哀思的配乐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情感架构:空间与人物形象 | 第18-24页 |
一、 透视底层的生活空间 | 第18-20页 |
二、 凝视边缘大众 | 第20-24页 |
第二章 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意蕴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变迁:生命受困于时代变革 | 第24-28页 |
一、 历史洪流的冲击 | 第24-26页 |
二、 现代性的悖论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孤独:没有归属感的流离 | 第28-31页 |
一、 生活原初的裂缝 | 第28-30页 |
二、 身份认同的困境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超越:对苦痛的回击 | 第31-35页 |
一、 捍卫人性尊严 | 第32-33页 |
二、 中国式反抗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贾樟柯坚守悲剧性电影创作引发的反思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回溯:悲剧性电影的精神力量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开拓:悲剧性电影在当代的创作再思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瞻望:悲剧性电影的边缘化境遇及对策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