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含铜、锌废水来源及其危害 | 第8-9页 |
| ·含铜废水来源及其危害 | 第8-9页 |
| ·含锌废水来源及其危害 | 第9页 |
| ·含铜、锌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4页 |
| ·化学沉淀法 | 第9-10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0-11页 |
| ·电化学法 | 第11-12页 |
| ·膜分离法 | 第12-13页 |
| ·吸附法 | 第13-14页 |
| ·农林废弃物吸附剂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本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 第17-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实验化学试剂 | 第17-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吸附剂的制备 | 第18页 |
| ·模拟废水的制备 | 第18页 |
| ·水中 Cu~(2+)及 Zn~(2+)的测定方法 | 第18页 |
| ·吸附实验步骤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核桃壳对 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20-25页 |
| ·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 ·水样初始 pH 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振荡强度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水样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核桃壳对 Zn~(2+)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25-30页 |
| ·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 ·水样初始 pH 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振荡强度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水样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核桃壳对 Cu~(2+)与 Zn~(2+)的竞争吸附研究 | 第30-36页 |
| ·Cu~(2+)和 Zn~(2+)的双组分吸附 | 第30-32页 |
| ·Zn~(2+)的存在对 Cu~(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 ·Cu~(2+)的存在对 Z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偏好吸附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2-35页 |
| ·吸附剂粒径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溶液初始 pH 值的选择 | 第33页 |
| ·转速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吸附剂用量的选择 | 第34页 |
| ·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34页 |
| ·偏好吸附实验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六章 吸附机理的探讨 | 第36-49页 |
| ·核桃壳的组成成分 | 第36页 |
| ·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 第36-42页 |
| ·Cu~(2+)的吸附动力学 | 第37-40页 |
| ·Zn~(2+)的吸附动力学 | 第40-42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2-45页 |
| ·Cu~(2+)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3-44页 |
| ·Zn~(2+)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4页 |
| ·Cu~(2+)和 Zn~(2+)的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44-4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49-51页 |
| ·总结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