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逻辑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与农业科技资源组合现状 | 第16-24页 |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 | 第16-18页 |
·现代农业功能分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 第16-17页 |
·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整合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 第17页 |
·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 第17-18页 |
·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 第18页 |
·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组合分析 | 第18-21页 |
·发展进程 | 第18-20页 |
·总体框架 | 第20-21页 |
·运行流程 | 第21页 |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资源组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缺乏系统性规划和顶层设计 | 第21-22页 |
·政府各部门在农业科技资源组合中彼此不协调 | 第22页 |
·各主体间合作动力不足 | 第22页 |
·农业科技资源组合结构不合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创新主要形式分析 | 第24-30页 |
·院(校)县共建模式 | 第24-26页 |
·院(校)县共建模式概况 | 第24-25页 |
·院(校)县共建模式对合作各方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 第25-26页 |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 第26-27页 |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概况 | 第26页 |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 第26-27页 |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第27-29页 |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概况 | 第27-28页 |
·农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 第28-29页 |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 第29-30页 |
·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概况 | 第29页 |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外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0-38页 |
·美国——多元化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0-32页 |
·美国“三位一体”多元化的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框架 | 第30-31页 |
·美国多元化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特点 | 第31-32页 |
·日本——集中协调型的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2-33页 |
·日本集中协调型的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框架 | 第32-33页 |
·日本集中协调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特点 | 第33页 |
·荷兰——网格化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3-35页 |
·荷兰网格化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框架 | 第33-35页 |
·荷兰的网格化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特点 | 第35页 |
·以色列‐‐‐‐‐统一管理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5-38页 |
·以色列统一管理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框架 | 第35-37页 |
·以色列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特点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创新机制 | 第38-45页 |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 | 第38-40页 |
·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38页 |
·利益相关者 | 第38-39页 |
·相关理论 | 第39-40页 |
·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创新机制分析 | 第40-45页 |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0-41页 |
·利益相关者行为偏好 | 第41-42页 |
·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创新机制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构建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 | 第45-53页 |
·总体思路 | 第45页 |
·设计原则 | 第45-47页 |
·学习、发展、符合国情的原则 | 第45页 |
·分工明确、结合紧密的原则 | 第45-46页 |
·协调统一、开放稳定的原则 | 第46页 |
·基本不对现有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进行大的变革的原则 | 第46-47页 |
·政府主导、产业需求为基础的原则 | 第47页 |
·增加投入、优化投入方式的原则 | 第47页 |
·战略目标 | 第47-48页 |
·框架构建 | 第48-49页 |
·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创新的运行机制 | 第49-50页 |
·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 第49页 |
·各级政府对农业研发中心建立有针对性且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 | 第49页 |
·国家和区域农业研发中心间建立有序的科研人员流动机制 | 第49-50页 |
·科学有效的项目评价机制 | 第50页 |
·构建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 | 第50页 |
·转变投入方式,确保农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多元和持续增加 | 第50-51页 |
·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人才流动的合理有序和开放性 | 第51页 |
·建立科学合理、广泛参与的监管机制 | 第51-53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不足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