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国家义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与论证思路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宪法解读 | 第13-22页 |
| 一、宪法上住宅的内涵及界定 | 第13-16页 |
| 二、宪法上的住宅不受侵犯权 | 第16-18页 |
| 三、住宅不受侵犯权的涵义的合理界定 | 第18-20页 |
| 四、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双重性质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住宅不受侵犯权国家义务的理论依据 | 第22-28页 |
| 一、国家义务的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 (一)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 | 第22-24页 |
| (二)国家义务的价值基础 | 第24-25页 |
| 二、国家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双重义务 | 第25-28页 |
| (一)国家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消极尊重义务 | 第25-26页 |
| (二)国家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积极保护义务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住宅不受侵犯权中国家义务的履行现状 | 第28-35页 |
| 一、国家消极义务的履行状况 | 第28-31页 |
| (一)国家机关侵权依旧存在 | 第28-30页 |
| (二)关于国家消极义务履行现状的分析 | 第30-31页 |
| 二、国家积极义务的履行状况 | 第31-35页 |
| (一)国家不保护公民的权利仍然长期存在 | 第31-33页 |
| (二)关于国家积极义务履行现状的分析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国家义务之实现 | 第35-43页 |
| 一、立法机关应当侧重履行积极保护义务 | 第35-38页 |
| (一)规范住宅保障条款 | 第36-37页 |
| (二)明确可以进入住宅搜查的主体 | 第37-38页 |
| 二、执法机关应当侧重履行消极尊重义务 | 第38-40页 |
| (一)合法进入住宅搜查 | 第38-39页 |
| (二)不同状态中的保护程度 | 第39-40页 |
| 三、司法机关应当侧重履行积极保护义务 | 第40-43页 |
| (一)住宅不受侵犯权国家义务的可诉性 | 第40-41页 |
| (二)住宅不受侵犯权的依宪解释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