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内燃机面临的问题及新型燃烧方式的提出 | 第11-17页 |
·石化能源的短缺 | 第11-13页 |
·环境的严重污染 | 第13-16页 |
·柴油机新型燃烧方式的提出 | 第16-17页 |
·柴油机燃烧研究国内外进展 | 第17-23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和研究方法 | 第24-32页 |
·试验装置 | 第24-26页 |
·试验用发动机 | 第25页 |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 | 第26-27页 |
·缸压和发动机状态参数采集和分析 | 第27-28页 |
·外部EGR 实现方法的控制 | 第28-29页 |
·进气系统 | 第29页 |
·参数定义 | 第29-30页 |
·部分排气测量仪器说明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燃烧系统参数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性能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32-50页 |
·EGR 率区间划分 | 第32-33页 |
·进气压力对柴油机燃烧的和排放的影响 | 第33-41页 |
·喷油压力对柴油机燃烧的和排放的影响 | 第41-44页 |
·压缩比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 第44-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有害排放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50-60页 |
·废气再循环对NOx成分的影响 | 第50-52页 |
·废气再循环对THC 成分的影响 | 第52-54页 |
·废气再循环对颗粒粒径的影响 | 第54-58页 |
·本章小节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进气成分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60-76页 |
·惰性气体C0_2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惰性气体N2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进气成分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65-70页 |
·进气成分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进气成分对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67-70页 |
·进气成分对燃烧的和排放影响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第70-75页 |
·计算工况及数学模型 | 第70-71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燃料特性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76-86页 |
·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76-81页 |
·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燃烧和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柴油-汽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81-85页 |
·本章小节 | 第85-86页 |
第七章 喷油策略与EGR 耦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86-101页 |
·主放热时刻对发动机热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86-87页 |
·主放热时刻CA50 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 第87-92页 |
·CA50 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影响 | 第87-90页 |
·CA50 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90-92页 |
·预喷油量对柴油机燃烧的和排放的影响 | 第92-97页 |
·CA50 固定时预喷油量的影响 | 第92-95页 |
·EGR 率一定预喷油量和预喷时刻的影响 | 第95-97页 |
·后喷对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 第97-100页 |
·本章小节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101-105页 |
·全文总结 | 第101-103页 |
·工作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