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9页 |
第一章 毛茛科嚏根草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 | 第19-38页 |
·甾体类化合物 | 第20-31页 |
·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化合物 | 第20-22页 |
·植源性蜕皮甾酮类化合物 | 第22-24页 |
·螺甾烷类化合物 | 第24-27页 |
·呋甾烷类化合物 | 第27-29页 |
·变型螺甾烷化合物 | 第29-30页 |
·植物甾醇类化合物 | 第30-31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31-32页 |
·苯丙素类和酚类化合物 | 第32-34页 |
·糖苷类化合物 | 第34页 |
·挥发油类化合物 | 第34-35页 |
·其他类化合物 | 第35页 |
·生物活性及应用 | 第35-38页 |
·细胞毒活性 | 第35-36页 |
·免疫调节作用 | 第36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36页 |
·抗炎、镇痛作用 | 第36-37页 |
·抗菌作用 | 第37页 |
·心血管作用 | 第37页 |
·抗风湿作用 | 第37页 |
·化妆品 | 第37-38页 |
第二章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38-131页 |
·概述 | 第38-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5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植物来源 | 第42页 |
·分离流程 | 第42-54页 |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54-105页 |
·化合物HTE-C5 | 第54-57页 |
·化合物HTE-C5-S1 | 第57-60页 |
·化合物HTB30-C11 | 第60-63页 |
·化合物HTB50-C1 | 第63-66页 |
·化合物HTB50-C2 | 第66-70页 |
·化合物HTB30-C7 | 第70-73页 |
·化合物HTB30-C5 | 第73-76页 |
·化合物HTB30-C14 | 第76-79页 |
·化合物HTB30-C17 | 第79-84页 |
·化合物HTB30-C12a | 第84-88页 |
·化合物HTB30-C12b | 第88-93页 |
·化合物HTB30-C13a | 第93-97页 |
·化合物HTB30-C19 | 第97-102页 |
·化合物HTB30-C8 | 第102-105页 |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105-131页 |
·化合物HTP-C1 | 第105-106页 |
·化合物HTE-C1 | 第106-107页 |
·化合物HTE-C2 | 第107-109页 |
·化合物HTE-C3 | 第109-111页 |
·化合物HTE-C4 | 第111-113页 |
·化合物HTB50-C3 | 第113-115页 |
·化合物HTB50-C5 | 第115-118页 |
·化合物HTB30-C1 | 第118-120页 |
·化合物HTB30-C2 | 第120-122页 |
·化合物HTB30-C3 | 第122-124页 |
·化合物HTB30-C4 | 第124-126页 |
·化合物HTB30-C6 | 第126-127页 |
·化合物HTB30-C9 | 第127-129页 |
·化合物HTB30-C15 | 第129页 |
·化合物HTB50-C1-S1 | 第129-131页 |
第三章 生物活性研究 | 第131-135页 |
·药物对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儿茶酚胺释放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131页 |
·牛肾上腺髓质细胞原代培养 | 第131-132页 |
·细胞给药方法 | 第132页 |
·牛肾上腺髓质细胞中CA 分泌的检测 | 第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132-135页 |
·各化合物对不同刺激剂诱导的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不同浓度HTE-C2 和HTE-C5 对Ver 诱导的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135-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7-148页 |
附录 | 第148-239页 |
致谢 | 第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