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缘起与问题 | 第9-10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问题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第10页 |
(一) 研究的目标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思路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四、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 第12-24页 |
一、口语交际的涵义与特点 | 第12-14页 |
(一) 口语交际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口语交际的特点 | 第13-14页 |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言语活动理论 | 第14页 |
(二) 交际学理论 | 第14-15页 |
(三) 语用学理论 | 第15-16页 |
(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6页 |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 | 第16-20页 |
(一) 古代口语教学 | 第16-17页 |
(二) 近现代口语交际教学 | 第17-19页 |
(三) 听说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区别 | 第19-20页 |
四、国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启示 | 第20-24页 |
(一) 重视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第20-21页 |
(二) 课程标准设计科学合理,表述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 | 第21页 |
(三)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 第21-22页 |
(四)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互动交流 | 第22页 |
(五)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24-34页 |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0页 |
(一) 个案学校的选择 | 第24页 |
(二) E 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与分析 | 第24-30页 |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分析 | 第30-32页 |
(一) 教师备课不充分 | 第30页 |
(二) 教学形式单一 | 第30页 |
(三) 教学内容不系统 | 第30-31页 |
(四) 教学时间没保障 | 第31页 |
(五) 学生准备不充分 | 第31页 |
(六) 教学评价无力 | 第31-32页 |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一) 课程标准偏向于理念,操作性不强 | 第32页 |
(二)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 第32-33页 |
(三) 教师自身口语交际能力不足 | 第33页 |
(四) 功利主义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改进策略 | 第34-42页 |
一、认定口语交际教学价值 | 第34页 |
(一) 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社会价值 | 第34页 |
(二) 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 | 第34页 |
二、教育部门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 第34-35页 |
(一) 保障教学时间 | 第34页 |
(二) 改进教材编制 | 第34-35页 |
三、重视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工作 | 第35页 |
(一) 师范院校要做好师范生师范能力的培养 | 第35页 |
(二) 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 | 第35页 |
四、增强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意识 | 第35-36页 |
(一) 教师要把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 第35-36页 |
(二) 教师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 第36页 |
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 第36-37页 |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向互动的教学设计 | 第36-37页 |
(二) 增强学生的生活积累 | 第37页 |
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 第37-39页 |
(一) 筛选教学情境 | 第37-38页 |
(二) 科学有效地进入教学情境 | 第38-39页 |
七、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 | 第39页 |
(一) 均衡交际机会 | 第39页 |
(二) 强调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 | 第39页 |
八、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 第39-42页 |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全面 | 第40页 |
(二) 随堂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第40-41页 |
(三) 笔试、口试与在真实情境中测评相结合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