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言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演变与对比语言学史研究第17-30页
 第一节 对比语言学学科史研究的必要性第17-18页
 第二节 从元语言系统演变的角度研究对比语言学学科史第18-21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三节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和元语言系统的界定第21-24页
     ·元语言第21-22页
     ·语言学元语言第22-23页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及其系统第23-24页
 第四节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建构第24-30页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抽取的基本原则第24-25页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构建第25-30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研究空间第30-64页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对比语言学史的研究第30-47页
     ·西方学者关于对比语言学史的论述第31-38页
     ·中国学者关于对比语言学史的论述第38-47页
 第二节 本研究文献综述第47-56页
     ·指导性参考文献第48页
     ·基础性参考文献第48-54页
     ·辅助性参考文献第54-55页
     ·外围性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三节 对比语言学学科历史发展的分期第56-64页
     ·潘文国、谭慧敏的对比语言学发展历史分期第57-58页
     ·—个打通中西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发展历史分期第58-64页
第三章 对比语言学的创始及其元语言系统的初建(1820-1955)第64-159页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概述第64-66页
 第二节 洪堡特首创的对比语言学及其元语言系统第66-86页
     ·对比语言学哲学基础的奠基:语言世界观第66-75页
     ·“对比语言学”学科的创始第75-80页
     ·对比语言学的雏形:元语言系统暨学科框架第80-86页
 第三节 《马氏文通》与中国对比语言学的肇始第86-92页
     ·19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第86-87页
     ·比较与比附:《马氏文通》及其元语言系统第87-92页
 第四节 20世纪初西方的对比语言学及其元语言系统的演进第92-110页
     ·语言学研究中心和研究方向的转移第92-94页
     ·叶斯柏森的语法哲学及其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第94-103页
     ·沃尔夫的语言相关性原理及其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第103-110页
 第五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及其元语言系统(1900—1955)第110-151页
     ·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研究概况第110-112页
     ·对比视角下中国第一部普通语言学著作第112-116页
     ·比较与求同:普世语言观关照下的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元语言系统第116-127页
     ·在语言对比中认识汉语:西方学者对汉语特点的论述第127-133页
     ·对比与求异: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语言对比研究及其元语言系统第133-151页
     ·“一边倒”与语言对比研究的单一化第151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151-159页
     ·西方的对比语言学第151-153页
     ·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第153-155页
     ·关于本期中西对比语言学的对比第155-157页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几个被忽视或消解的问题第157-159页
第四章 对比语言学的转向和衰落及其元语言系统的演变(1956-1976)第159-201页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概述第159-162页
 第二节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重大转向:《跨文化语言学》的元语言系统第162-175页
     ·拉多的跨文化语言比较第163-171页
     ·拉多的“跨文化语言学”元语言系统及其学科框架第171-175页
 第三节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衰退:《语言结构对比》的元语言系统第175-189页
     ·《语言结构对比》的理论诉求与理论依据第175-186页
     ·《语言结构对比》的元语言系统及对比框架第186-189页
 第四节 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与外汉对比研究第189-199页
     ·汉外对比研究的衰退与中止第189-190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的火种”第190-199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99-201页
第五章 对比语言学的复苏及其元语言系统的重建(1977-1989)第201-253页
 第一节 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概述第201-204页
 第二节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复苏:走向宏观和理论建构第204-239页
     ·走向宏观的对比语言学及其元语言系统第204-216页
     ·重视自身理论建设的开始与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变化第216-228页
     ·对比篇章学的元语言系统暨学科框架第228-239页
 第三节 中国汉外对比的普及与对比语言学学科意识的觉醒第239-251页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第239-241页
     ·对比研究与汉语语法研究第241-245页
     ·汉英对比的成果检阅第245-249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初步形成第249-25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51-253页
第六章 对比语言学的发展与繁荣及其元语言系统的完善(1990—)第253-420页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和对比语言学发展概述第253-254页
 第二节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第254-301页
     ·对比语言学视野的拓展和范围的扩大第254-270页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的跨文化视域第270-290页
     ·西方对比语言学新的里程碑:从结构到功能第290-297页
     ·第四期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元语言系统暨学科框架第297-301页
 第三节 中国对比语言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快速发展(1990—2000)第301-349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发展的新起点第301-305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元语言系统第305-320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和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第320-346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元语言系统暨学科框架第346-349页
 第四节 21世纪初中国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及其元语言系统(2001—)第349-397页
     ·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第351-370页
     ·中国对比语言学旳快速发展及研究视角与理论的多样化第370-393页
     ·21世纪初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元语言系统暨学科框架第393-397页
 第五节 对比研究视角下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字本位汉语理论探索第397-418页
     ·探索·结合·发现:字本位汉语理论与汉语语法体系第398-405页
     ·继承·借鉴·建构: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体系第405-417页
     ·分歧·争鸣·对话:汉语独特性的理论探讨第417-418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418-420页
第七章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与学科发展的总趋势第420-437页
 第一节 对比语言学定义的变化与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第420-424页
 第二节 求同·求异·求和:对比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第424-434页
     ·对比语言学历史发展中语言观的兴替第425-427页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演变述要第427-431页
     ·对比语言学发展的“合”与“和”第431-434页
 第三节 余论第434-437页
附录Ⅰ 对比语言学学科发展不同时期元语言系统对照简表第437-441页
附录Ⅱ 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索引第441-447页
参考文献第447-465页
后记第465-46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69页

论文共4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沤社研究
下一篇: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政府微博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