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矿井瓦斯论文

深部含瓦斯煤吸附气体运移及失稳破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7-8页
详细摘要第8-11页
Detailed Abstract第11-17页
1 绪论第17-31页
   ·问题的提出第17-20页
   ·煤中吸附气体运移规律研究现状第20-26页
     ·煤中吸附气体的特点第20-24页
     ·煤中吸附气体运移的特点第24-26页
   ·含瓦斯煤动力失稳研究现状第26-28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1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1页
2 深部的特点及深部含气煤样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系统第31-41页
   ·深部的概念及深部煤体的特点第31-35页
     ·深部的概念第31-32页
     ·深部煤体的特点第32-35页
   ·深部含气煤样吸附气体运移系统第35-39页
     ·系统的组成第36-38页
     ·试验方法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深部煤样吸附气体解吸扩散的实验分析第41-73页
   ·试验原理以及方法第41-43页
     ·试验原理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煤样的选择和准备第43-47页
     ·所选矿区基本介绍第43-44页
     ·样本的选取第44页
     ·样本的相关图像第44-46页
     ·样本的基本物性参数第46-47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7-60页
     ·芙蓉白胶煤样实验结果第47-53页
     ·张双楼煤样实验结果第53-56页
     ·张小楼煤样实验结果第56-60页
   ·恒温过程的扩散过程分析第60-64页
   ·应力对气体运移的影响第64-68页
     ·轴向应力对气体运移的影响第64-66页
     ·围压对气体运移的影响第66-67页
     ·单轴过程和围压过程气体运移的对比第67-68页
   ·升温过程的瓦斯解吸特征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4 深部煤岩吸附气体扩散的数值模拟第73-99页
   ·含瓦斯煤岩吸附气体瓦斯扩散机理第73-75页
   ·数值模拟软件第75-76页
   ·多孔介质建模的研究现状第76-77页
   ·煤岩体内瓦斯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第77-97页
     ·煤岩压汞试验第77-78页
     ·煤样孔隙度的计算第78-79页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9-83页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83页
     ·煤岩内瓦斯扩散系数的选取第83-85页
     ·24.5 度下煤样瓦斯扩散过程模拟结果第85-87页
     ·30 度下煤样瓦斯扩散过程模拟结果第87-88页
     ·36 度下煤样瓦斯扩散过程模拟结果第88-90页
     ·42 度下煤样瓦斯扩散过程模拟结果第90-92页
     ·温度对煤岩瓦斯扩散过程的影响第92-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5 深部含气煤岩失稳过程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第99-125页
   ·突变理论的基本理论第99-104页
     ·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分叉第100-101页
     ·常见突变模型简介第101-103页
     ·初等突变理论的应用方式第103-104页
   ·含瓦斯煤岩失稳的非线性尖点突变模型第104-111页
     ·Cook 刚度判据第104页
     ·岩体系统非线性失稳的特征第104-105页
     ·含瓦斯煤岩的弱化本构关第105-106页
     ·含瓦斯煤岩失稳破坏的非线性尖点突变模型第106-109页
     ·含瓦斯煤岩失稳的静力学判据第109-111页
   ·周期矿压驱动下含瓦斯煤柱运动的非线性行为第111-123页
     ·周期压力作用下含瓦斯煤柱运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第111-112页
     ·含瓦斯煤柱运动的混沌特征第112-123页
       ·煤柱系统混沌判别阈值第112-114页
       ·最大 Lyapunov 指数的变化第114-118页
       ·系统的相轨迹以及 Poincare 映射第118-121页
       ·刚度比对煤柱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5-129页
   ·主要结论第125-126页
   ·本文主要创新性成果第126-127页
   ·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作者简介第13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焦煤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与强帮强角支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安全处罚的中外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