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5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主要内容 | 第17-28页 |
·德育方法的含义、特征以及理论渊源 | 第17-20页 |
·德育方法的含义 | 第17-18页 |
·德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德育方法的理论渊源 | 第19-20页 |
·中学德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1页 |
·德育方法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根本 | 第20页 |
·德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 第20-21页 |
·德育方法促进德育基本理论向德育实效性转化 | 第21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指导思想和载体 | 第21-22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指导思想 | 第21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的载体 | 第21-22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原则 | 第22-26页 |
·手段和目的相统一的原则 | 第22-23页 |
·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原则 | 第23-24页 |
·育德树人以人文本的原则 | 第24-26页 |
·导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6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目标和任务 | 第26-28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目标 | 第26-27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任务 | 第27-28页 |
第3章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基本依据 | 第28-32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的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理论 | 第28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理 | 第28页 |
·满足“育德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政策 | 第28-29页 |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的实践研究 | 第29-32页 |
·中学德育方法的现状 | 第29页 |
·中学德育方法存在的弊端 | 第29-30页 |
·社会经济网络发展的冲击 | 第30-32页 |
第4章 中学德育方法推陈出新的途径和方法 | 第32-40页 |
·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优秀的德育方法传统 | 第32-34页 |
·以社会教化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 第32-33页 |
·以自我修养为主的传统德育方法 | 第33-34页 |
·洋为中用,借鉴发达国家适合我国中学德育方法 | 第34-36页 |
·德育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 第34-35页 |
·德育与其他各门学科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 | 第35页 |
·反对填鸭式灌输,提倡活动式训练教学法 | 第35-36页 |
·自我参照,总结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经验总结 | 第36-40页 |
·打破德育的封闭性和孤立性,建立协同教育 | 第36页 |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融,使显性和隐性德育课程相结合 | 第36-37页 |
·注重德育实践性,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