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电力保护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煤矿井下电力保护原理及相关参数的采集与算法 | 第14-26页 |
| ·过负荷保护 | 第14-16页 |
| ·过负荷保护概述 | 第14页 |
| ·过载保护原理 | 第14-16页 |
| ·漏电保护 | 第16-21页 |
| ·煤矿井下漏电故障概述 | 第16-17页 |
| ·低压电网漏电时的故障特征 | 第17-20页 |
| ·漏电检测的原理 | 第20-21页 |
| ·短路保护原理 | 第21-22页 |
| ·交流采样算法 | 第22-25页 |
| ·均方根算法 | 第23-24页 |
| ·全周波傅氏算法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电力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6-39页 |
| ·系统硬件的总体方案 | 第26-28页 |
| ·主控单元方案 | 第28-30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 ·时钟电路 | 第29-30页 |
| ·信号采集单元 | 第30-32页 |
| ·交流电压和电流采集电路 | 第30-31页 |
| ·ADC 输入信号调理 | 第31-32页 |
| ·主从处理器通信接口设计 | 第32-35页 |
| ·CAN 总线接口 | 第32-34页 |
| ·CAN 收发器 | 第34-35页 |
| ·人机交互单元 | 第35-38页 |
| ·红外遥控单元 | 第35-36页 |
| ·键盘按键接口 | 第36-37页 |
| ·液晶显示单元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39-65页 |
| ·系统软件模块化划分 | 第40-43页 |
| ·基于 DSP/BIOS 的数据处理与保护模块 | 第40-42页 |
| ·基于μc/os-ii 系统的人机交互单元 | 第42-43页 |
|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 的人机交互单元 | 第43-53页 |
| ·μc/os-ii 操作系统介绍 | 第43-45页 |
| ·μc/os-ii 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5-47页 |
| ·系统下任务划分、创建和删除 | 第47-50页 |
| ·系统下主要通信方式—消息邮箱 | 第50-53页 |
| ·CAN 现场总线通信方式 | 第53-64页 |
| ·CAN 总线基本配置及工作模式 | 第54-56页 |
| ·CAN 波特率设置 | 第56页 |
| ·CAN 过滤器设置 | 第56-57页 |
| ·CAN 帧的发送 | 第57-60页 |
| ·CAN 帧的接收 | 第60-62页 |
| ·CAN 通信帧协议的制定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保护装置的实验结果与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 第65-80页 |
| ·测试结果 | 第65-70页 |
| ·人机界面设计与显示 | 第65-68页 |
| ·电压、电流、相位的采集结果 | 第68-70页 |
| ·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70-71页 |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71-74页 |
| ·电源部分 | 第72-73页 |
| ·开关量输入、输出部分 | 第73-74页 |
| ·PCB 设计中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 第74页 |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74-79页 |
| ·红外按键的消抖处理 | 第75-77页 |
| ·多次采样及参数估计设计 | 第77-78页 |
| ·引入看门狗(watchdog)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