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水足迹理论的提出 | 第11-12页 |
·虚拟水与水足迹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虚拟水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水足迹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方法 | 第15-19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页 |
·冬小麦、夏玉米水足迹的计算方法 | 第16-19页 |
·农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 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 第1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山东省自然地理环境与水资源现状 | 第19页 |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状况 | 第19-20页 |
·研究区域划分说明 | 第20-21页 |
·鲁北黄泛平原区 | 第20页 |
·鲁西南黄泛平原区 | 第20页 |
·黄河三角洲平原区 | 第20-21页 |
·鲁中山前平原区 | 第21页 |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 第21页 |
·鲁东丘陵区 | 第21页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粮食生产数据 | 第22页 |
·气象与水文水资源数据 | 第22页 |
3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22-46页 |
·冬小麦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22-35页 |
·山东省冬小麦蓝水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22-30页 |
·山东省冬小麦绿水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30-35页 |
·夏玉米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35-44页 |
·山东省夏玉米蓝水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35-39页 |
·山东省夏玉米绿水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39-44页 |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灰水虚拟水含量区域差异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6-53页 |
·冬小麦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6-48页 |
·山东省冬小麦蓝水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6-47页 |
·山东省冬小麦绿水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7-48页 |
·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8-49页 |
·山东省夏玉米蓝水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8-49页 |
·山东省夏玉米绿水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9页 |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总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引起的虚拟水流动状况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53-56页 |
·农作物虚拟水流动量的计算方法 | 第53页 |
·冬小麦虚拟水流动空间分布状况 | 第53-54页 |
·夏玉米虚拟水流动空间分布状况 | 第54页 |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流动对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6 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56-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提高山东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与建议 | 第57-5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