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2′-取代苯基(吡啶基)苯并唑系化合物质子转移及其对氟离子识别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氢键与质子转移第12-14页
   ·苯并唑系化合物质子转移研究第14-16页
   ·质子转移原理在阴离子荧光识别中的应用第16-17页
   ·本文设计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第18-29页
   ·从头计算方法第18-22页
     ·电子相关方法第20-22页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第22-23页
   ·基组第23-24页
   ·溶剂化效应第24-25页
   ·光化学光物理基本原理第25-29页
     ·激发态第25-27页
     ·激发态的失活第27-28页
     ·势能面第28-29页
第三章 2-(3′-氨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分子内质子转移性质及发射光谱的理论研究第29-36页
   ·引言第29页
   ·计算方法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基态几何结构第30-31页
     ·基态能量及分子内质子转移性质第31-34页
     ·2-(3′-氨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的发射光谱和溶剂效应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含不同质子供体的2′-苯基苯并三唑衍生物激发态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第36-45页
   ·引言第36-37页
   ·计算方法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结构和能量第37-39页
     ·质子转移性质第39-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2-(3′-羟基-2′-吡啶基)苯并噁唑的光诱导分子内质子和电荷转移理论研究第45-54页
   ·引言第45页
   ·计算方法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气相结构与能量第46-47页
     ·质子转移和电荷转移性质第47-50页
     ·溶剂效应的影响第50-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分子内质子转移理论研究:取代基效应第54-64页
   ·引言第54-55页
   ·计算方法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取代基对构型和能量的影响第55-60页
     ·取代基对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的影响第60-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七章 2′-取代氨基苯基(或吡啶基)苯并唑系化合物对 F-离子化学传感的理论研究第64-74页
   ·引言第64页
   ·计算方法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2页
     ·几何构型与能量第65-69页
     ·对F~-离子的识别作用第69-71页
     ·吸收和发射光谱第71-72页
   ·小结第72-7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卟啉-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多孔钯、钯—金和钯-钌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