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5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9-10页
     ·研究对象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0-12页
     ·研究思路第10-11页
     ·研究框架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14页
   ·特色和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33页
   ·非利息业务收入相关概念第15-19页
     ·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第15-17页
     ·非利息收入与其他两个相似概念的区别第17-18页
     ·非利息收入的特点第18-19页
   ·非利息业务相关理论第19-25页
     ·金融创新理论第19-22页
     ·企业多元化理论第22-24页
   (1) 协同效应理论第23页
   (2) 范围经济效应第23-24页
     ·风险管理理论第24-25页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25-29页
     ·积极影响研究(国外)第26-27页
     ·消极的影响研究(国外)第27-29页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29-32页
     ·积极影响研究(国内)第29-31页
     ·消极影响研究(国内)第31-32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评价第32-33页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状况第33-40页
   ·拓展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外部环境第33-34页
     ·不断加快的金融脱媒化进程第33页
     ·持续加深的混业经营程度第33-34页
     ·利率市场化的迅速推进第34页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发展状况第34-39页
     ·非利息收入总量的发展趋势及占比的发展趋势第35-37页
     ·非利息收入的内部组成部分第37-39页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因素第39-40页
     ·起步较晚第39页
     ·客户传统观念的制约第39页
     ·信息技术手段的制约第39-40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实证研究第40-55页
   ·模型的相关假设第40页
   ·模型指标的选取第40-41页
   ·数据来源和计量分析方法第41-42页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第41页
     ·计量分析方法第41-42页
   ·模型的构建和说明第42-43页
   ·样本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第43-45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45-55页
第五章 未来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建议第55-60页
   ·采用更加灵活的收费方式第55页
   ·积极调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结构第55-56页
   ·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树立特色品牌产品及业务第56-57页
   ·在传统客户及影响网络的基础上开发非利息收入第57页
   ·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第57-58页
   ·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监管第58页
   ·充分挖掘人才,着力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第58-59页
   ·加强非利息业务的定价管理第59-60页
结论第60页
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下一篇:西部地区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