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磷转运蛋白基因OsPht2;1的功能研究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 引言第14-15页
 2 植物在缺磷胁迫时的生理生化机制第15-18页
   ·根系形态的改变第15-16页
   ·低磷时根系利用与真菌的共生来提高磷利用能力第16-17页
   ·缺磷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大量合成第17-18页
   ·缺磷时植物代谢途径的改变第18页
 3 植物对磷素营养的吸收运输系统-磷转运蛋白第18-22页
   ·Pht1家族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第19-20页
   ·Pht2家族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第20-21页
   ·Pht3家族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第21-22页
   ·Pht4家族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第22页
 4 植物体内磷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植物对磷信号的感应第22-23页
   ·植物中缺磷信号的传导及分子调控第23-27页
     ·PHR磷信号调控转录因子第24页
     ·转录因子WRKY、ZAT等调控因子第24-25页
     ·SUMOylation对磷信号的调控第25页
     ·OsPTF1,miR399-UBC24/PHO2信号途径第25-26页
     ·PHF1,PHO1,PHO3基因第26-27页
 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OsPht2;1基因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第28-38页
 1 OsPht2;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OsPht2;1基因序列的分析第28-29页
     ·OsPht2;1基因与其他物种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第29页
     ·OsPht2;1蛋白的跨膜结构分析第29页
     ·OsPht2;1基因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第29页
 2 OsPht2;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9-31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野生型日本晴水稻的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第29-30页
     ·野生型日本晴水稻的光照处理第30页
     ·Q-PCR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OsPht2;1与Pht2家族其余基因氨基酸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31-33页
   ·OsPht2;1基因的跨膜结构分析第33页
   ·OsPht2;1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预测第33-35页
   ·OsPht2;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5-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OsPht2;1转基因材料的获得与表型分析第38-50页
 1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和鉴定第39-42页
   ·试验材料第39页
   ·试验方法第39-42页
     ·OsPht2;1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0页
     ·水稻转基因第40-42页
     ·转基因苗的检测第42页
     ·种子繁殖第42页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42页
     ·逆转录及半定量RT-PCR第42页
     ·Q-PCR检测第42页
 2 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的表型分析第42-43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转基因材料的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第42-43页
     ·植株可溶性磷含量的测定第43页
     ·OsPht2;1超表达株系的根系形态特征分析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OsPht2;1超表达材料的初步鉴定和生理实验材料选取第43-45页
   ·OsPht2;1转基因株系在正常供磷与低磷水培条件下的表型分析第45-46页
   ·OsPht2;1基因对磷酸盐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46-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第四章 OsPht2;1在提高水稻磷素利用率方面的作用第50-56页
 1 试验材料第50页
 2 试验方法第50-51页
   ·OsPht2;1超表达株系的盆栽试验第50页
     ·不同磷浓度梯度土壤样品的制备第50页
     ·植物全磷的测定第50页
   ·常供磷条件下OsPht2;1超表达材料的大田试验第50-51页
     ·植株全磷的测定第51页
     ·株高、穗柄长、总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亩产的统计第51页
 3 结果和分析第51-54页
   ·OsPht2;1基因超表达株系盆栽试验生理结果分析第51-53页
   ·OsPht2;1基因超表达株系田试验生理结果分析第53-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第五章 OsPht2;1与水稻磷素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第56-64页
 1 试验材料第56页
 2 试验方法第56-58页
   ·转基因材料的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第56页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56-57页
   ·定量Q-PCR分析第57-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61页
   ·常供磷条件下OsPht2;1超表达株系中Pht1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8-59页
   ·低磷条件下OsPht2;1超表达株系中Pht1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9-61页
 4 讨论第61-64页
全文结论第64-66页
创新点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82页
附录第82-104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旳论文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唑酮对花期大豆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条件下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空间分布的影响及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