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选题依据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 ·阴极等离子体产生限制了阴极的使用寿命 | 第14-15页 |
| ·等离子体在阴极表面的分布影响电子束束流密度分布 | 第15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导致电子束包络和二极管阻抗变化 | 第15页 |
| ·阳极等离子体的形成导致二极管阻抗快速降低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 ·爆炸电子发射模型对阴极等离子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描述 | 第16-18页 |
| ·等离子体膨胀速度和等离子体在阴极表面分布的测量 | 第18-24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过程的粒子模拟 | 第24-25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阴极等离子体的产生及运动的理论研究 | 第26-42页 |
| ·阴极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26-31页 |
| ·场增强型爆炸电子发射过程中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26-30页 |
| ·表面闪络型爆炸电子发射过程中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30-31页 |
| ·阴极等离子体斑的发展 | 第31-34页 |
| ·单个阴极斑电流的发展 | 第31-32页 |
| ·阴极斑电流的屏蔽效应 | 第32-34页 |
| ·整个阴极发射电流的发展 | 第34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速度 | 第34-41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的流体力学模型及求解 | 第35-38页 |
| ·等离子体膨胀速度随时间的演化 | 第38-40页 |
| ·多成分等离子体的膨胀速度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阴极等离子体运动过程的粒子模拟研究 | 第42-62页 |
| ·包含阴极等离子体的平面二极管模型 | 第42-44页 |
| ·二极管几何结构 | 第42-43页 |
| ·等离子体形成方案 | 第43-44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机制 | 第44-54页 |
| ·粒子在不同时刻的空间分布 | 第44-45页 |
| ·阴极等离子体中粒子的密度分布 | 第45-48页 |
| ·阴极等离子体中粒子的速度分布 | 第48-50页 |
| ·阴极等离子体对二极管中电势的影响 | 第50-52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机制 | 第52-54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速度 | 第54-60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的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 ·阴极等离子体温度对其膨胀速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束流密度对阴极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 ·阴极等离子体形成率对其膨胀速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不同离子所占比例对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的影响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等离子体光斑分布和电子数密度分布的测量研究 | 第62-90页 |
| ·天鹅绒阴极表面等离子体光斑分布及其演化过程的测量研究 | 第62-69页 |
| ·测量阴极等离子体斑分布的实验系统 | 第62-64页 |
| ·天鹅绒阴极平面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状态 | 第64-65页 |
| ·图像对应的二极管中物理过程发生的时间 | 第65-67页 |
| ·阴极等离子体光斑分布及其演化过程 | 第67-69页 |
| ·铜尖峰阴极表面等离子体光斑随时间演化过程的测量研究 | 第69-73页 |
| ·铜尖峰阴极二极管结构和状态 | 第69-70页 |
| ·二极管中等离子体光斑的演化过程 | 第70-73页 |
| ·阴极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分布的快速分幅干涉测量 | 第73-81页 |
| ·差分干涉法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基本原理 | 第73-75页 |
| ·等离子体数密度分布的快速分幅干涉测量实验系统 | 第75-80页 |
| ·干涉条纹图样随时间的演化 | 第80-81页 |
| ·强流二极管阴极等离子体数密度分布 | 第81-89页 |
| ·等离子体引起的测量光束相位变化的分布 | 第82-84页 |
| ·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径向分布 | 第84-86页 |
| ·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轴向分布 | 第86-87页 |
| ·等离子体形成率和阴极表面的融蚀 | 第87-88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膨胀速度 | 第88-89页 |
| ·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五章 阳极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和阳极等离子体的形成 | 第90-104页 |
| ·强流电子束作用下阳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 | 第90-95页 |
| ·平面铜板阳极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 第90-93页 |
| ·不锈钢阳极网在电子束辐照下的结构变化 | 第93-95页 |
| ·阳极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95-99页 |
| ·热效应和阳极材料蒸发形成等离子体的过程 | 第95-98页 |
| ·阳极表面气体解吸附形成阳极等离子体的过程 | 第98-99页 |
| ·阳极离子流对二极管束流的影响 | 第99-103页 |
| ·未饱和阳极离子流作用下的二极管空间电荷限制流 | 第99-102页 |
| ·阳极离子流对二极管束流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9页 |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104-106页 |
| ·阴极等离子体的产生及运动的理论研究 | 第104页 |
| ·阴极等离子体运动的粒子模拟研究 | 第104-105页 |
| ·等离子体光斑分布和电子数密度分布的测量研究 | 第105-106页 |
| ·阳极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对二极管阻抗的影响 | 第106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107-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