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框架结构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焦作市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分析 | 第17-24页 |
| ·焦作市概况和资源开发历史 | 第17页 |
| ·焦作市经济转型历程 | 第17-18页 |
| ·城市转型探索前进时期(1999——2008 年) | 第17-18页 |
| ·在国家支持下全面转型时期(2008——2012 年) | 第18页 |
| ·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时期(2012 年以来) | 第18页 |
| ·焦作市经济转型特点分析 | 第18-20页 |
| ·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 第18-20页 |
| ·积极运作旅游文化产业 | 第20页 |
| ·优化区域交通环境 | 第20页 |
| ·“焦作现象”评述 | 第20-24页 |
| ·“焦作现象”的由来 | 第21页 |
| ·“焦作现象”的原因 | 第21-23页 |
| ·“焦作现象”的经济效果 | 第23-24页 |
| 第3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理论与评价体系构建 | 第24-32页 |
|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理论 | 第24-2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 ·产业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第27页 |
| ·评价体系构成 | 第27-30页 |
| ·评价标准 | 第30页 |
|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 第4章 焦作市经济转型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 ·焦作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 | 第32-35页 |
| ·焦作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 | 第35-37页 |
| ·第三产业比重低 | 第35-36页 |
| ·重工业比重较高 | 第36页 |
| ·接续产业资源依赖性强、投入大能耗高 | 第36页 |
| ·资源的枯而不竭 | 第36-37页 |
| ·政策建议 | 第37-41页 |
| ·统筹产业发展 | 第37-38页 |
| ·构建发展优势 | 第38-39页 |
|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 第39页 |
| ·保护生态环境 | 第39-40页 |
| ·塑造城市精神 | 第40-41页 |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1-42页 |
|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 ·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