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锰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 第13-17页 |
| ·锰氧化物的结构 | 第13页 |
| ·锰氧化物的制备 | 第13-15页 |
| ·锰氧化物的特性 | 第15-16页 |
| ·锰氧化物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锰氧化物去除水中的锰 | 第17-20页 |
| ·地下水中锰的性质及危害 | 第17-18页 |
| ·除锰技术综述 | 第18-20页 |
| ·锰氧化物去除水中的苯酚 | 第20-23页 |
| ·地下水中苯酚的性质及危害 | 第20页 |
| ·除苯酚技术综述 | 第20-2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6-27页 |
| ·不同锰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页 |
| ·不同锰氧化物对水中锰吸附及催化氧化特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 ·不同锰氧化物对水中苯酚氧化的研究 | 第27页 |
| ·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 第3章 合成锰氧化物(SMO)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36页 |
| ·合成锰氧化物(SMO)的制备 | 第28-29页 |
| ·酸性介质中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8页 |
| ·碱性介质中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8页 |
| ·氧化性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锰氧化物(SMO)的表征 | 第29-34页 |
| ·表面形态 | 第29页 |
| ·电镜(SEM)分析 | 第29-31页 |
| ·XRD 物相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 ·SMO 电荷零点(PZC)的测定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合成锰氧化物(SMO)去除水中锰的研究 | 第36-55页 |
| ·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 第36-42页 |
| ·吸附等温线理论 | 第36-38页 |
| ·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38-42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42-45页 |
| ·吸附动力学理论 | 第42-43页 |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3-45页 |
| ·影响吸附的因素 | 第45-51页 |
| ·锰氧化物投加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 ·pH 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催化氧化特性的研究 | 第51-52页 |
| ·催化氧化特性 | 第51页 |
| ·pH 的影响 | 第51-52页 |
| ·锰氧化物去除锰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合成锰氧化物(SMO)去除水中苯酚效果的研究 | 第55-68页 |
| ·SMO 对苯酚的氧化研究 | 第55-57页 |
| ·SMO 氧化苯酚的理论 | 第55页 |
| ·SMO 氧化苯酚的动力学实验 | 第55-57页 |
| ·影响 SMO 氧化苯酚的因素 | 第57-65页 |
| ·pH 的影响 | 第57-59页 |
| ·锰氧化物投加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初始苯酚浓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单一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61-63页 |
| ·组合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63-65页 |
| ·锰氧化物氧化苯酚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建议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