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耕作学与有机农业论文--耕作的制度和方式论文

绿洲灌区多熟种植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多熟种植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第12-24页
   ·多熟种植研究第12-15页
   ·间套作复合群体水分利用研究进展第15-19页
   ·节水种植制度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作物需水规律研究第20-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3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页
   ·试验地概况第25-26页
   ·试验设计和作物田间结构第26-30页
     ·试验材料第26-27页
     ·试验设计第27页
     ·作物田间结构第27-29页
     ·施肥制度第29页
     ·灌溉制度第29-30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0-33页
     ·土壤含水量第30-31页
     ·土壤棵间蒸发第31页
     ·土壤温度第31页
     ·复种指数第31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作物耗水量(ET)第31-32页
     ·光能利用率第32页
     ·热量利用率第32页
     ·干物质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第32-33页
     ·作物产量第33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不同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第34-46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第34-37页
     ·土地资源利用第34页
     ·光能利用率第34-35页
     ·热量利用率第35-36页
     ·水分利用效率第36-37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产值第37-41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和产值第37-39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灌溉水利用效益第39-40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第40-41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耗水量特征第41-46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消耗水第41-43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耗水量组成第43-46页
第四章 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第46-63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贮水量变化第46-47页
   ·不同种植模式灌溉前后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第47-63页
第五章 影响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的关键因素第63-76页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干物质积累第63-65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光合源动态第65-68页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变化第65-67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叶面积指数和叶日积第67-68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温度变化第68-71页
     ·不同种植模式 0-5cm 土层日平均温度的动态变化第68-70页
     ·不同种植模式全生育期 0-25cm 土层的日平均温度第70-71页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的棵间蒸发第71-74页
     ·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生育期内棵间蒸发量动态变化第71-73页
     ·不同种植模式棵间蒸发总量及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重第73-74页
   ·水分利用效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第74-76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76-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91页
导师简介1第91-92页
导师简介2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葡萄渣单宁对绵羊养分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下一篇:甘肃省药用植物球壳孢目真菌病害及其病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