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海洋油污损害的概念和种类 | 第18-19页 |
·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具体内容 | 第20-26页 |
·责任主体 | 第20-21页 |
·适用范围 | 第21-22页 |
·管辖权与法律适用 | 第22-23页 |
·责任方式 | 第23-24页 |
·诉讼与仲裁 | 第24-25页 |
·举证责任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实例与立法现状 | 第27-34页 |
·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实例分析 | 第27-30页 |
·渤海康菲石油钻井平台漏油事件 | 第27-28页 |
·大连渤海湾漏油事件 | 第28-29页 |
·争执焦点与发现 | 第29-30页 |
·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国内相关立法与相关的国际条约 | 第30-32页 |
·我国现行立法与法律适用所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国外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分析 | 第34-43页 |
·国外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模式 | 第34-35页 |
·直接适用国际机制模式 | 第34页 |
·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国内立法模式 | 第34-35页 |
·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内机制与国外机制共同运行模式 | 第35页 |
·国际海洋油污损害赔偿原则 | 第35-37页 |
·全面赔偿的公平合理性原则 | 第35-36页 |
·行为赔偿的功能性原则 | 第36页 |
·侵权损益抵消原则 | 第36-37页 |
·衡平原则 | 第37页 |
·国外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特色 | 第37-42页 |
·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归责原则 | 第37-38页 |
·船舶所有人的免责事由 | 第38-39页 |
·责任限额制度 | 第39-40页 |
·强制性责任保险制度 | 第40-41页 |
·赔偿基金责任制度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 第43-54页 |
·立法完善的建议 | 第43-45页 |
·制定专门的油污损害赔偿法 | 第43-44页 |
·加强行政管理立法与民事责任立法的结合 | 第44-45页 |
·我国海洋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赔偿路径 | 第45-48页 |
·赔偿路径多元化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46-47页 |
·补偿基金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47-48页 |
·我国海洋油污民事责任的赔偿范围 | 第48-51页 |
·海洋油污中纯经济损失的赔偿 | 第48-49页 |
·海洋油污中非经济损失的赔偿 | 第49-51页 |
·完善监督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 第51-53页 |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责 | 第51页 |
·保障公众监督权的实施 | 第51-52页 |
·加强监督与执法的联系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