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 ·预压装配式体系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13-16页 |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第13-15页 |
| ·预应力技术 | 第15页 |
| ·预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第15-16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分析现状 | 第16-17页 |
| ·损伤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损伤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页 |
| ·建筑结构试验 | 第17-19页 |
| ·拟动力试验 | 第18页 |
| ·拟静力试验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框架试验及动力时程分析 | 第20-41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20-22页 |
| ·测点的布置及数据采集 | 第22-25页 |
| ·试验目的和主要测量内容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及仪器布置 | 第22页 |
| ·试验数据采集方法 | 第22-23页 |
| ·试验加载设备和制度 | 第23-25页 |
| ·拟动力试验的软件模拟 | 第25-26页 |
| ·MIDAS简介 | 第25-26页 |
| ·动力时程分析 | 第26页 |
| ·拟动力试验及模拟结果分析 | 第26-40页 |
| ·拟动力试验结果 | 第26-36页 |
| ·MIDAS模拟结果 | 第36-38页 |
| ·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框架拟静力试验损伤分析 | 第41-49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损伤的理论基础 | 第41-44页 |
| ·建筑结构产生损伤的原因 | 第41-42页 |
| ·损伤及损伤力学 | 第42页 |
| ·工程材料的损伤研究 | 第42-43页 |
| ·结构损伤研究层次 | 第43-44页 |
| ·预压装配式框架拟静力试验下的损伤分析 | 第44-48页 |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45页 |
| ·试验滞回曲线 | 第45-46页 |
| ·刚度退化曲线 | 第46-47页 |
| ·基于延性参数的损伤分析 | 第47页 |
| ·基于刚度参数的损伤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框架拟静力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49-62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9-51页 |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9-51页 |
| ·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模型 | 第51页 |
| ·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51-56页 |
| ·建模准备 | 第51-52页 |
| ·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 ·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 ·滞回曲线 | 第56-57页 |
| ·ABAQUS塑性损伤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的比较 | 第57-58页 |
| ·损伤因子的计算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