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质量与有害气体探测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 第12-13页 |
| ·车内空气污染严重 | 第13-15页 |
| ·车内气体质量标准 | 第15-17页 |
| ·车内气体检测的国内外现状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工作及论文安排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工作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2章 气体探测方法的研究 | 第22-32页 |
| ·气体传感器概述 | 第22页 |
| ·气体传感器的分类 | 第22-25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5-27页 |
|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 第27-30页 |
| ·恒电位电解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 ·燃料电池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 | 第29-30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31页 |
|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30页 |
| ·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2-44页 |
| ·C8051F020单片机 | 第32-34页 |
| ·系统电源模块 | 第34-35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5-38页 |
| ·气体信号采集模块 | 第35-37页 |
| ·温湿度检测 | 第37-38页 |
| ·C8051F020外围模块设计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60页 |
|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 第44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4-55页 |
| ·主程序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 ·系统初始化模块设计 | 第45-49页 |
| ·气体检测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 ·温湿度检测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1页 |
| ·液晶显示模块 | 第51-52页 |
| ·声光报警模块 | 第52-53页 |
| ·串口通信模块 | 第53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53-55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5-58页 |
| ·LabVIEW概述 | 第55-56页 |
|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系统误差分析及抗干扰措施 | 第60-72页 |
| ·气体检测误差的产生及分析 | 第60-61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61-63页 |
| ·系统抗干扰算法 | 第63-70页 |
| ·数字滤波算法 | 第63-66页 |
| ·温度补偿算法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6章 系统调试及测量实验 | 第72-76页 |
| ·系统调试 | 第72-73页 |
| ·硬件调试 | 第72-73页 |
| ·软件调试 | 第73页 |
| ·系统标定与测量实验 | 第73-75页 |
| ·系统标定 | 第73-74页 |
| ·测量实验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6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82-83页 |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