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导言 | 第7-13页 |
一、叙事学的发展及空间叙事的转向 | 第7-9页 |
二、小说空间叙事的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三、《红》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红》中多重交叉的叙事空间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充满寓意的日常生活空间 | 第13-19页 |
一、窗:精神世界的紧闭与开放 | 第13-17页 |
二、宫廷画坊:作为时间参照物的空间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魂牵梦绕的神圣空间 | 第19-22页 |
一、黑的神圣空间 | 第20-21页 |
二、帕慕克的精神家园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隐秘的社会历史空间 | 第22-25页 |
一、再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社会历史 | 第23页 |
二、帕慕克对社会历史的审视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红》的空间叙事视角及结构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层层隐退的真实:《红》的叙事者分析 | 第25-37页 |
一、众声喧哗的叙事者 | 第26-33页 |
二、《红》叙事视角的总体特征:散点透视 | 第33-37页 |
第二节 《红》空间叙事的双重结构特点 | 第37-44页 |
一、文本结构形式:金字塔式 | 第37-40页 |
二、故事讲述形式:迭代式 | 第40-44页 |
第三章 《红》空间叙事艺术的美学价值 | 第44-57页 |
第一节 文本氛围的忧伤之美 | 第44-47页 |
一、语言的忧伤之美 | 第44-45页 |
二、忧郁的雪景:人物心理状况的衬托 | 第45-46页 |
三、黯淡的未来:细密画的衰落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不可靠叙事的艺术魅力 | 第47-51页 |
一、不可靠的同故事叙事 | 第48-50页 |
二、叙事的异托邦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故事的彩色花朵:文本呈现的画面感 | 第51-57页 |
一、色彩的隐喻意义 | 第51-56页 |
二、细密画与文本的互文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奥尔罕·帕慕克的出版作品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