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关于研究张伯苓生平和主要实践活动的著作 | 第12-13页 |
| ·张伯苓个人有关教育方面的著作 | 第13页 |
| ·关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 | 第13-15页 |
| ·对张伯苓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5-16页 |
| ·描述性研究法 | 第16页 |
| ·历史分析法 | 第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 第17-24页 |
|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7页 |
| ·各种社会思潮及西方科学文化的冲击 | 第17-20页 |
| ·洋务思潮和维新思潮 | 第17-18页 |
| ·达尔文进化论 | 第18-19页 |
|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 第19页 |
| ·妇女解放运动思潮 | 第19-20页 |
| ·国民政府体育政策的制定 | 第20页 |
| ·张伯苓的个人实践经历 | 第20-24页 |
| 3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 第24-34页 |
| ·以"强我种族,体育为先"为核心,重视学校体育 | 第24-26页 |
| ·寓德育、美育、兴趣教育于体育 | 第26-28页 |
| ·重视体育教师,尊重体育人才 | 第28-29页 |
| ·体育与卫生要紧密结合 | 第29页 |
| ·立足国情与学习西方先进学校体育理念相结合 | 第29-30页 |
| ·重视女子体育运动 | 第30-31页 |
| ·倡导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学校体育 | 第31-34页 |
| 4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在南开的实施 | 第34-40页 |
| ·南开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 | 第34页 |
| ·南开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 | 第34-37页 |
| ·南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 | 第34-35页 |
| ·南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35页 |
| ·南开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35-36页 |
| ·南开体育课程评价的建设 | 第36页 |
| ·南开学校体育规章制度的建设 | 第36-37页 |
| ·南开体育与卫生建设 | 第37页 |
| ·课外体育活动 | 第37-40页 |
| ·课外体育锻炼 | 第37-38页 |
| ·运动竞赛 | 第38-40页 |
| 5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 第40-47页 |
| ·摆正学校体育地位,全力推行素质教育 | 第40-41页 |
| ·学校领导须重视学校体育 | 第41-42页 |
| ·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 第42-43页 |
| ·坚持普及体育运动与发展竞技体育两手抓 | 第43-45页 |
| ·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加强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 | 第45-46页 |
| ·以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 第46-47页 |
| 6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