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9页 |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4-26页 |
·地租理论 | 第24-25页 |
·地价理论 | 第25-26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6-29页 |
3. 我国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42页 |
·农业贷款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作用分析 | 第29-37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29-30页 |
·数据的选择 | 第30-32页 |
·实证分析 | 第32-37页 |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事实分析 | 第37-40页 |
·从农业资金需求的角度分析 | 第37-38页 |
·从农业生产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 | 第38-40页 |
·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 第40-42页 |
4.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模式选择 | 第42-61页 |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历史及现状 | 第42-43页 |
·其他国家和地区农地抵押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3-49页 |
·德国的农地抵押信用合作模式 | 第44-45页 |
·日本的农协系统合作金融模式 | 第45-46页 |
·美国的联邦土地银行模式 | 第46-47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农地金融模式 | 第47-48页 |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借鉴 | 第48-49页 |
·国内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案例分析 | 第49-53页 |
·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49-51页 |
·现行模式的经验总结及问题 | 第51-53页 |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理想模式构建 | 第53-61页 |
·对理想模式的描述 | 第53-54页 |
·相关利益主体分析 | 第54-56页 |
·最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56-58页 |
·最优化模型的求解 | 第58-61页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