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实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1. 前言 | 第15-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2. 农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农业的特点研究 | 第21-22页 |
·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研究 | 第23页 |
·农村资金缺乏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研究 | 第24-25页 |
·农村民间金融研究 | 第25-27页 |
3. 贵州省“三农”概况 | 第27-30页 |
·农业自然条件 | 第27页 |
·农村人口素质 | 第27-28页 |
·农业经济现状 | 第28页 |
·历年经济指标 | 第28-29页 |
·农民收入状况 | 第29-30页 |
4. 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与分析 | 第30-35页 |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总体情况 | 第30-31页 |
·农村居民三项收入增长 | 第31-33页 |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 第33页 |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 第33-35页 |
5. 贵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 | 第35-41页 |
·土地资源日渐减少 | 第35页 |
·农业人口多、素质低 | 第35-36页 |
·自然条件恶劣 | 第36页 |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 第36-38页 |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 第37页 |
·农村基础设施内部结构不合理 | 第37页 |
·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合理 | 第37页 |
·现行农村经营体制不合理 | 第37-38页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受管理部门的重视 | 第38页 |
·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够 | 第38-41页 |
·农户自身积累不多 | 第38页 |
·信贷支持力度不强 | 第38-39页 |
·财政投资不足 | 第39页 |
·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 | 第39-41页 |
6. 贵州省农村金融和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 第41-59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41-42页 |
·建立模型 | 第42-43页 |
·模型设定 | 第42页 |
·模型数据 | 第42-43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3-47页 |
·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单位根检验 | 第43-44页 |
·对农作物人均播种面积的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对农民人均农业贷款的单位根检验 | 第45-47页 |
·参数估计 | 第47-48页 |
·协整检验 | 第48-49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9-50页 |
·模型检验 | 第50-53页 |
·经济意义检验 | 第50页 |
·统计推断检验 | 第50-51页 |
·计量经济学检验 | 第51-53页 |
·自相关的补救 | 第53-57页 |
·实证结论 | 第57-59页 |
7. 从农村资金缺乏到农民收入低的传导途径 | 第59-62页 |
·农业产业化缺乏启动资金 | 第59-60页 |
·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建设资金 | 第60页 |
·农业信息网络缺乏开发资金 | 第60-61页 |
·农村城镇化缺乏改造资金 | 第61-62页 |
8. 贵州省农村金融体系剖析 | 第62-70页 |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 | 第62-63页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 | 第63-64页 |
·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商业银行 | 第64-66页 |
·贵州邮政储蓄机构 | 第66-67页 |
·农业保险 | 第67-68页 |
·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 | 第68-69页 |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 第69-70页 |
9.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 第70-76页 |
·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 第70-74页 |
·扩充农村发展银行的职能范围和资金来源 | 第70-71页 |
·强化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 | 第71-72页 |
·鼓励民间出资设立农村社区银行 | 第72页 |
·继续增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 | 第72-73页 |
·引导民间金融合法高效运行 | 第73-74页 |
·继续鼓励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 | 第74页 |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 第74-75页 |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75-76页 |
10. 案例分析和全文总结 | 第76-79页 |
·黔东南州案例分析 | 第76-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