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工程监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信息不对称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工程监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信息不对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工程监理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14-2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6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概念 | 第14-15页 |
·信息不对称的特点 | 第15-1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21页 |
·委托代理问题 | 第16-19页 |
·道德风险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博弈论 | 第21-23页 |
·信息不对称下监督与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23-24页 |
·监督机制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作用 | 第23页 |
·激励机制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工程监理针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研究 | 第25-38页 |
·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业主与工程监理的博弈分析 | 第27-33页 |
·工程质量管理防偷懒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工程质量管理防合谋分析 | 第29-33页 |
·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工程监理激励机制研究 | 第38-49页 |
·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理论的特点及关系 | 第38-39页 |
·显性激励机制研究 | 第39-42页 |
·最优激励合同模型 | 第39-41页 |
·工程监理的显性激励机制分析 | 第41页 |
·工程监理的显性激励机制设计 | 第41-42页 |
·隐性激励机制研究 | 第42-48页 |
·隐性激励分析 | 第42-43页 |
·声誉激励机制分析 | 第43-44页 |
·声誉激励的实施条件 | 第44-45页 |
·声誉激励模型 | 第45-47页 |
·监理市场的双重声誉机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49-58页 |
·工程概况 | 第49-50页 |
·项目背景 | 第49页 |
·工作接口关系 | 第49-50页 |
·从实例论业主对监理工程质量的监督 | 第50-54页 |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第50-52页 |
·工程项目监理管理考核 | 第52-54页 |
·工程质量监督分析 | 第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57页 |
·防偷懒问题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防合谋问题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