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斑玉蕈SCAR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前言第12-24页
 1 斑玉蕈的概述第12-13页
   ·斑玉蕈的介绍第12-13页
   ·斑玉蕈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第13页
 2 斑玉蕈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分子标记在斑玉蕈中的运用第14-16页
 4 构建图谱的分子标记第16-20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第16-17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第17页
   ·简单序列间重复扩增(ISSR)第17-18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第18页
   ·裂解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第18-19页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第19页
   ·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第19-20页
 5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0-22页
   ·构建图谱的基本步骤及作图群体的选择第20页
   ·构建遗传图谱的理论基础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第20-21页
   ·构建遗传图谱的数据收集和数字化第21页
   ·构建遗传图谱的作图软件第21-22页
 6 遗传图谱在真菌中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一章 遗传图谱作图群体的筛选第24-32页
 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供试菌株第24页
   ·培养基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杂交菌株的出菇第25-26页
   ·担孢子的收集第26页
   ·单孢的获得第26页
   ·单孢菌株的获得第26页
   ·单孢菌株的菌丝培养第26页
   ·单孢菌株的 DNA 提取第26-27页
   ·单孢菌株 DNA 的电泳检测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杂交菌株的出菇结果第27-29页
   ·单孢子的收集结果第29页
   ·单孢菌丝的确定和遗传作图群体的获得第29-30页
   ·单核菌丝 DNA 的提取第30页
 4 小结与讨论第30-32页
第二章 分子标记的筛选及 SCAR 标记的建立第32-50页
 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培养基第32页
   ·生化试剂第32-33页
   ·主要仪器第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RAPD 随机引物的筛选第33-34页
   ·SRAP 随机引物的筛选第34-35页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35-37页
   ·目的片段的测序第37页
   ·SCAR 标记引物的设计第37页
   ·SCAR 标记的验证和退火温度的优化第37-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RAPD 引物筛选和扩增结果第38-39页
   ·SRAP 引物筛选和扩增结果第39-40页
   ·特异性条带的回收结果第40-42页
   ·转化和菌液 PCR 的验证结果第42页
   ·多态性片段的测序结果第42页
   ·SCAR 引物的设计结果第42-44页
   ·SCAR 引物退火温度的优化结果第44-46页
 4 小结与讨论第46-50页
   ·RAPD 引物筛选结果的讨论第46页
   ·SRAP 引物筛选结果的讨论第46-47页
   ·多态性条带的回收和测序第47页
   ·SCAR 标记引物的设计第47-48页
   ·SCAR 标记引物退火温度的优化和验证第48页
   ·SCAR 标记分析第48-50页
第三章 SCAR 标记连锁群的构建及分析第50-57页
 1 实验材料第50页
   ·供试材料第50页
   ·生化试剂第50页
   ·主要仪器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SCAR 分子标记的统计第50-51页
   ·SCAR 标记连锁群的构建第51-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100 个斑玉蕈单孢菌株的 SCAR 标记扩增结果第52-53页
   ·标记的汇总第53-54页
   ·构图结果第54-55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一 部分基因组 DNA 提取电泳图第62-63页
附录二 RAPD 引物扩增结果第63-65页
附录三 15 个 SCAR 标记的测序结果第65-70页
附录四 SCAR 标记退火温度的部分验证图第70-72页
附录五 SCAR 标记对 100 个单孢的 PCR 扩增电泳图第72-85页
附录六 MAPMAKER/EXP3.0 软件的作图程序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三角梅的生理变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食用菌栽培过程碳素物质转化及CO2排放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