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商业电影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商业电影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7-18页 |
| ·国家形象 | 第18-22页 |
| ·国家形象的两个视角 | 第18-20页 |
| ·广义视角 | 第18-19页 |
| ·狭义视角 | 第19-20页 |
| ·国家形象和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0-22页 |
| ·国家形象与国家威望 | 第20-21页 |
| ·国家形象与国家声誉 | 第21-22页 |
| 第2章 商业电影概述 | 第22-35页 |
| ·商业电影的概念 | 第22-24页 |
| ·中国商业电影的萌芽和发展 | 第24-27页 |
| ·中国商业电影的萌芽 | 第24-25页 |
| ·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 | 第25-27页 |
| ·中国当代商业电影及其市场表现 | 第27-31页 |
| ·国产商业电影的市场表现 | 第27-29页 |
| ·国产商业电影优秀作品及导演 | 第29-31页 |
| ·商业电影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 第31-35页 |
| ·商业电影是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 | 第32-33页 |
| ·商业电影是构建良好国家形象必须把握的手段 | 第33-35页 |
| 第3章 国产商业片中的国家形象 | 第35-53页 |
| ·社会形象 | 第35-39页 |
| ·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描写 | 第35-37页 |
| ·对国人以及社会形象的美化和丑化 | 第37-39页 |
| ·政府形象 | 第39-43页 |
| ·政府角色功能弱 | 第40-41页 |
| ·勾心斗角型政治 | 第41-43页 |
| ·人文地理 | 第43-49页 |
| ·风土人情以及中国文化 | 第43-44页 |
| ·历史表现 | 第44-49页 |
| ·故事情节的历史架空 | 第44-46页 |
| ·不尊重历史 | 第46-49页 |
| ·民族价值观 | 第49-53页 |
| ·有意识构建 | 第49-51页 |
| ·无意识传播 | 第51-53页 |
| 第4章 提高国产商业电影构建国家形象能力的策略 | 第53-71页 |
| ·前文本构建 | 第53-57页 |
| ·电影人的教育 | 第53-55页 |
| ·全球化市场定位 | 第55-57页 |
| ·文本构建 | 第57-63页 |
| ·人物形象 | 第57-59页 |
| ·避免商业电影在选拔演员过程中的去角色化倾向 | 第57-58页 |
| ·追求国际明星“中国制造” | 第58-59页 |
| ·核心价值观 | 第59-63页 |
| ·“民本”思想 | 第60-61页 |
| ·“仁爱”、“兼爱非攻” | 第61-62页 |
| ·“中庸”和“和而不同” | 第62-63页 |
| ·“义利观” | 第63页 |
| ·后文本建构 | 第63-71页 |
| ·构建有效传播国家形象的商业电影管理制度 | 第63-68页 |
| ·增加国家形象传播效果审查机制 | 第63-65页 |
| ·完善电影资助制度 | 第65-67页 |
| ·完善国内外发行安排制度 | 第67-68页 |
| ·国产商业影片的跨文化传播 | 第68-71页 |
| ·影片背景描述 | 第69页 |
| ·建立高水平的译制队伍 | 第69-70页 |
| ·电影营销是关键 | 第70-71页 |
| 结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