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 国外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 国内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五)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 第16-21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末的农业现代化 | 第16-17页 |
(二) 改革开放初期到八十年代末的农业现代化 | 第17-19页 |
(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农业现代化 | 第19-21页 |
二、不同模式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 | 第21-26页 |
(一)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 第21-23页 |
1. 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21-22页 |
2. 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22-23页 |
3. 西欧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23页 |
(二)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 第23-26页 |
1. 因地制宜的建设农业现代化 | 第24页 |
2. 重视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 第24页 |
3.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4-25页 |
4. 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第25-26页 |
三、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所遇到的机遇、题及对策建议 | 第26-43页 |
(一)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 | 第26-28页 |
1. 国际大环境对中国农业代化建设有利 | 第26页 |
2. 政策环境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 | 第26-27页 |
3.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 第27页 |
4.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 第27-28页 |
(二)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1. 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 第28-29页 |
2. 农产品供需矛盾加剧 | 第29页 |
3. 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 第29-30页 |
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 第30页 |
5. 农业科技与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 第30-31页 |
6. 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具有盲目性 | 第31-32页 |
7. 产业化经营组织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 | 第32-33页 |
(三) 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第33-43页 |
1. 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探索可持续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33-34页 |
2.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 第34-35页 |
3.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 第35-36页 |
4.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36-37页 |
5. 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教育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 第37-39页 |
6. 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39-40页 |
7. 推进土地制度调整和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