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回采空间顶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 | 第12-14页 |
·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规律 | 第14-16页 |
·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 | 第16-19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动压巷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 | 第22-3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5页 |
·矿井及巷道概况 | 第22-23页 |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 第23-24页 |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计算 | 第24-25页 |
·动压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25-29页 |
·未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25-27页 |
·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 | 第27-28页 |
·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因素 | 第28-29页 |
·动压影响下回风巷与运输大巷的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下伏煤层开采对上方巷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66页 |
·模拟软件简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7页 |
·数值分析与模拟软件简介 | 第34页 |
·模型的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模型范围 | 第35页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5页 |
·地层分布及岩体参数 | 第35-37页 |
·巷道位置对其围岩应力与变形的影响模拟 | 第37-54页 |
·模拟目的与方案 | 第3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模拟计算结果 | 第38-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下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围岩的动态受力与变形模拟 | 第54-64页 |
·模拟目的与方案 | 第5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模拟结果 | 第55-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下伏煤层开采对覆岩活动规律影响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 第66-84页 |
·相似模拟研究概述 | 第66页 |
·相似模拟试验理论 | 第66-67页 |
·试验目的与模型设计 | 第67-77页 |
·试验目的 | 第67页 |
·模拟对象 | 第67页 |
·相似材料的选取 | 第67页 |
·物理模型设计及相似系数的确定 | 第67-68页 |
·试验材料配比计算及用量 | 第68-71页 |
·模型的制作 | 第71页 |
·模型的加载 | 第71-72页 |
·煤层的开挖 | 第72页 |
·测点位移观测的游标卡尺法 | 第72-76页 |
·应力测点布置及监测 | 第76-77页 |
·试验观测结果 | 第77-82页 |
·覆岩垮落特征 | 第77-79页 |
·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 | 第79-81页 |
·采动上覆岩层的应力变化规律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下伏工作面开采回风巷的变形破坏现场观测结果分析 | 第84-98页 |
·观测方案 | 第84页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84页 |
·观测站布置 | 第84页 |
·巷道变形破坏过程 | 第84-90页 |
·岩层移动预计参数计算 | 第90-92页 |
·岩层内部移动预计方法及模型 | 第90-91页 |
·岩层移动预计参数计算 | 第91-92页 |
·巷道围岩变形预计结果 | 第92-93页 |
·采动影响下回风巷的破坏原因分析 | 第93-96页 |
·巷道砌碹破坏与水平变形值的关系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下伏工作面开采对运输大巷的变形破坏影响预测 | 第98-118页 |
·采区概况 | 第98页 |
·运输大巷的移动变形预计 | 第98-107页 |
·预计参数及预计方案 | 第98-99页 |
·岩层移动变形预计结果 | 第99-104页 |
·结果分析 | 第104-107页 |
·工作面采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预测 | 第107-110页 |
·模拟目的 | 第107页 |
·模拟方案及模型的建立 | 第107-10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8-110页 |
·综合分析 | 第110-111页 |
·安全开采技术措施建议 | 第111-115页 |
·控制岩层移动变形对运输大巷影响的理论依据 | 第111-113页 |
·控制岩层移动变形措施 | 第113-115页 |
·巷道维护措施 | 第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作者简历 | 第128-13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