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第一章 FSH和FSHR的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1 FSH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FSH的结构 | 第11页 |
·FSH与卵泡闭锁 | 第11-12页 |
2 FSHR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FSHR的结构 | 第13页 |
·FSHR的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3 FSHR5’区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1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类型 | 第17-20页 |
·核心元件(core promoter element) | 第18-19页 |
·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 第19页 |
·远端调控区 | 第19页 |
·上游激活序列 | 第19-20页 |
2 双报告基因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报告基因简介 | 第20-21页 |
·报告基因瞬间表达分析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21页 |
3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概况 | 第23-35页 |
1 乙酰化与基因调控 | 第24-25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 第24页 |
·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 | 第24-25页 |
2 甲基化与基因调控 | 第25-26页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 | 第25-26页 |
·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与基因调控 | 第26页 |
3 磷酸化与基因调控 | 第26页 |
4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 第26-28页 |
·Chip技术的原理 | 第26-27页 |
·Chip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 第27-28页 |
5 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35-69页 |
第四章 FSHR基因缺失表达载体构建及活性检测 | 第35-53页 |
1 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35-37页 |
·实验样品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36页 |
·主要仪器及器材 | 第36-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44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7页 |
·缺失表达载体质粒的获得 | 第37-43页 |
·缺失载体表达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FSHR启动子区预测结果 | 第44-46页 |
·重组表达载体PCR鉴定 | 第46-47页 |
·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47页 |
·猪FSHR基因缺失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1页 |
·关于FSHR基因5’侧翼地区 | 第48页 |
·关于双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 第48-49页 |
·关于启动子活性调控的研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H3K9乙酰化修饰及其对FSHR表达调控影响的研究 | 第53-69页 |
1 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实验样品 | 第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器材 | 第54页 |
·溶液配制 | 第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卵泡处理及颗粒细胞培养 | 第54-55页 |
·组织及细胞RNA提取 | 第55-56页 |
·cDNA的合成 | 第56页 |
·Real-time PCR | 第56-57页 |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 | 第57-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染色质免疫沉淀引物验证 | 第58-59页 |
·超声波破碎效果 | 第59页 |
·细胞处理浓度梯度筛选 | 第59-60页 |
·H3K9乙酰化修饰与FSHR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性研究 | 第60-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关于健康卵泡和闭锁卵泡 | 第63-64页 |
·乙酰化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附录Ⅰ | 第71-73页 |
附录Ⅱ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