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民族起源、发展、变迁论文

阿克塞县牧民定居后生活方式变迁研究--以民族新村社区为个案的调查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意义第9-13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9页
  一、 个人兴趣第9页
  二、 思考过程第9页
  三、 良好的田野基础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9-11页
  一、 国内外生活方式变迁研究第9-10页
  二、 国内外牧民定居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人类学的实地调查法第12页
  二、文献学的文献研究法第12页
  三、社会学的社区研究法第12-13页
第二章 阿克塞县民族新村社区概况第13-17页
 第一节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概况第13-14页
  一、 地理位置第13页
  二、 历史沿革第13页
  三、 民族人口第13-14页
 第二节 民族新村概况第14-17页
  一、 地理概况第14页
  二、 历史沿革第14-15页
  三、 民族人口第15页
  四、 宗教信仰第15-17页
第三章 民族新村社区牧民生计方式的变迁第17-25页
 第一节 生计方式的变迁第17-22页
  一、 畜牧生计方式的变迁第17-18页
  二、 农业生计方式的变迁第18-20页
  三、 手工业及商业的变迁第20-22页
 第二节 收入结构的变迁第22-24页
  一、 草场的收入第23页
  二、 商业、服务业收入第23页
  三、 工资收入第23-24页
 第三节 影响生计方式变迁的因素第24-25页
  一、 牧民定居第24页
  二、 交通的发展第24页
  三、 县城建设第24-25页
第四章 社会交往的变迁第25-31页
 第一节 民族新村社区牧民定居前的社会交往状况第25-26页
  一、 哈萨克族之间的交往状况第25页
  二、 汉族之间的交往状况第25页
  三、 哈萨克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状况第25-26页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新特点第26-28页
  一、 交往动机的工具性第26-27页
  二、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第27页
  三、 交往方式的多样性第27-28页
 第三节 影响阿克塞县牧民社会交往的因素第28-31页
  一、 语言第28-29页
  二、 学校教育第29页
  三、 旅游业第29页
  四、 族际通婚第29-31页
第五章 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第31-36页
 第一节 婚恋观的变迁第31-32页
  一、 传统婚姻形态第31页
  二、 择偶观的改变第31-32页
 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第32-34页
  一、 民族新村牧民传统的家庭结构第32页
  二、 定居后家庭结构的变迁第32-34页
 第三节 影响婚姻家庭结构变迁的因素第34-36页
第六章 宗教生活方式的变迁第36-41页
 第一节 阿克塞县牧民的宗教信仰第36页
 第二节 民族新村社区牧民宗教信仰的变迁第36-38页
  一、 念第37页
  二、 礼第37页
  三、 斋第37-38页
  四、 课第38页
  五、 朝第38页
 第三节 影响宗教生活方式变迁的因素第38-41页
  一、 教育因素第38页
  二、 政治因素第38-39页
  三、 社会压力因素第39-41页
第七章 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第41-45页
 第一节 定居前的闲暇生活方式第41-42页
  一、 看电影第41页
  二、 表演文艺第41-42页
 第二节 定居后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第42-43页
  一、 上网、看电视的闲暇时间增多第42页
  二、 娱乐时间增多第42-43页
  三、 体育活动增多第43页
 第三节 影响闲暇生活方式变迁的因素第43-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夏生态移民区低保制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一种酸性党参多糖CPP1b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