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A市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 | 第12-14页 |
·论文难点 | 第12页 |
·论文创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第14-26页 |
·引言 | 第14页 |
·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14-23页 |
·网上招投标研究 | 第14-18页 |
·招标评标办法研究 | 第18-22页 |
·数据仓库综述 | 第22-23页 |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胜任力模型 | 第23-24页 |
·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A 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的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引言 | 第26页 |
·系统存在的设计问题 | 第26-28页 |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 | 第26-27页 |
·未设计辅助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子系统工具 | 第27-28页 |
·缺乏造价软件子系统工具 | 第28页 |
·系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28-30页 |
·数据安全问题 | 第28-29页 |
·客户端安全问题 | 第29页 |
·身份认证问题 | 第29-30页 |
·系统中招标评标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招标评标办法未体现为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 第30-31页 |
·招标评标办法被赋予过多的附加功能 | 第31页 |
·招标评标办法被利用为围标串标的工具 | 第31-32页 |
·招标评标办法不能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优化 A 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的关键因素 | 第33-49页 |
·引言 | 第33页 |
·网上招投标系统管理因素 | 第33-38页 |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招投标工程造价 | 第33-35页 |
·利用信用库来加强管理 | 第35-36页 |
·采取措施防止投标单位串标 | 第36-37页 |
·使用科技防腐手段进行绿色交易 | 第37-38页 |
·系统安全因素 | 第38-45页 |
·安全 Web 系统 | 第38-39页 |
·数据库创新技术 | 第39-41页 |
·数字证书技术 | 第41-42页 |
·基于 USB 安全钥的客户端 | 第42-43页 |
·嵌入式电子签章技术 | 第43-44页 |
·可信时间戳技术 | 第44页 |
·网上支付技术 | 第44-45页 |
·系统招评标办法因素 | 第45-49页 |
·增加招标文件专家审核过程 | 第45页 |
·防止中标低于企业个别成本 | 第45-46页 |
·规范评标委员会的产生 | 第46-47页 |
·招标评标办法的选择 | 第47-49页 |
第五章 A 市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构建 | 第49-65页 |
·引言 | 第49页 |
·总体蓝图构建和建设内容研究 | 第49-54页 |
·硬件平台框架 | 第49-50页 |
·系统总体蓝图构建 | 第50页 |
·系统建设内容研究 | 第50-54页 |
·系统主体业务流程的设计 | 第54-58页 |
·标前立项审批主体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 第54-55页 |
·标前发布主体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 第55-57页 |
·标中和标后主体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 第57-58页 |
·评标专家库管理的构建 | 第58-65页 |
·评价模型构建 | 第58-60页 |
·指标权重分析 | 第60-63页 |
·评价方法设计 | 第63-64页 |
·以 A 市为应用算例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