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憨山德清的三教关系思想产生原因 | 第13-20页 |
一、憨山大师生平 | 第13页 |
二、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渊源 | 第13-16页 |
1. 儒释道三教关系思想的产生 | 第13-14页 |
2. 憨山德清之前儒释道三教关系思想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三、憨山德清思想社会根源 | 第16-20页 |
1. 憨山大师生平对憨山德清思想的影响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憨山三教关系论 | 第20-35页 |
一、三教一源论 | 第20-26页 |
1. 以一心统三教 | 第20-22页 |
2. 五乘三教,圆融不离 | 第22-23页 |
3. 止观修养,不离人道 | 第23-26页 |
二、儒佛关系论 | 第26-31页 |
1. 佛化儒学 | 第26-27页 |
2. 《大学纲目决疑》浅析 | 第27-31页 |
三、道佛关系论 | 第31-35页 |
1. 佛化老庄 | 第31-32页 |
2. 憨山对道家看法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憨山三教关系思想特点 | 第35-39页 |
一、总结憨山三教关系思想特点 | 第35-36页 |
二、佛教系统内三教关系的比较 | 第36-39页 |
1. 憨山与名僧元贤三教关系思想比较 | 第36-37页 |
2. 憨山与高僧智旭三教关系思想比较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评析 | 第39-43页 |
一、憨山三教关系思想的发展性 | 第39-40页 |
二、憨山三教关系思想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三、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现代启示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