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权重和静态权重的软件可靠性混合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软件可靠性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 ·软件质量 | 第13-15页 |
| ·软件质量定义 | 第13页 |
| ·软件质量的属性 | 第13-14页 |
|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 第14页 |
| ·软件质量保证 | 第14-15页 |
| ·软件可靠性 | 第15-19页 |
| ·软件可靠性定义 | 第15-16页 |
| ·软件失效机理 | 第16页 |
| ·软件失效数据收集 | 第16-17页 |
| ·软件可靠性度量指标 | 第17页 |
| ·软件可靠性数学理论 | 第17-19页 |
| ·软件可靠性工程 | 第19-21页 |
| ·软件可靠性工程定义 | 第20页 |
| ·软件可靠性工程内容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软件可靠性模型及评价 | 第22-34页 |
| ·软件可靠性模型 | 第22-30页 |
| ·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 ·测试过程 | 第23-24页 |
| ·建模方法 | 第24-25页 |
| ·模型分类 | 第25页 |
| ·模型分析 | 第25-30页 |
| ·软件可靠性模型评价标准 | 第30-33页 |
| ·模型拟合性 | 第30页 |
| ·模型准确性 | 第30-31页 |
| ·模型偏差 | 第31-32页 |
| ·模型偏差趋势 | 第32-33页 |
| ·模型噪声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基于权重的软件可靠性混合模型 | 第34-40页 |
| ·混合模型 | 第34-35页 |
| ·混合背景 | 第34页 |
| ·混合意义 | 第34页 |
| ·数学描述 | 第34-35页 |
| ·混合策略 | 第35-37页 |
| ·策略分析 | 第35页 |
| ·动态权重 | 第35-36页 |
| ·静态权重 | 第36页 |
| ·混合公式 | 第36-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 ·建模环境 | 第37页 |
| ·模型部分代码 | 第37-39页 |
| ·模型分析 | 第39页 |
| ·模型优势 | 第39页 |
| ·模型劣势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实验 | 第40-45页 |
| ·实验环境 | 第40页 |
| ·计算验证 | 第40-41页 |
| ·数据统计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