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研究背景及应用进展 | 第12-16页 |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概述 | 第16-20页 |
·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光强闪烁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光强闪烁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大气激光通信中的大气影响形式和机理 | 第28-54页 |
·引言 | 第28页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第28-30页 |
·大气吸收与散射 | 第30-32页 |
·大气湍流 | 第32-53页 |
·经典湍流与光学湍流 | 第32-34页 |
·光学湍流的统计描述 | 第34-39页 |
·弱湍流条件下的激光光束传播特性 | 第39-46页 |
·中到强湍流条件下的激光光束传播特性 | 第46-51页 |
·光强闪烁概率分布模型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Gamma-Gamma衰落下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54-80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直接检测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55-62页 |
·系统模型 | 第55-57页 |
·平均误比特率推导 | 第57-61页 |
·数值计算与仿真 | 第61-62页 |
·光前置放大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62-73页 |
·系统模型 | 第62-65页 |
·平均误比特率推导 | 第65-68页 |
·数值计算与仿真 | 第68-73页 |
·外差相干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73-79页 |
·系统模型 | 第73-74页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74-77页 |
·数值计算与仿真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Exponentiated Weibull 衰落下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80-88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Exponentiated Weibull信道模型 | 第81-82页 |
·平均误比特率推导 | 第82-84页 |
·数值计算与仿真 | 第84-86页 |
·本章小节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基于非Kolmogorov谱的水平路径大气激光信道特性分析 | 第88-120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基于广义von Kármán谱的光强闪烁系数研究 | 第89-103页 |
·广义von Kármán谱 | 第89页 |
·平面波空间相干半径和相位结构函数 | 第89-91页 |
·饱和强湍流条件下的光强闪烁系数 | 第91-94页 |
·从弱至强任意湍流强度条件下的光强闪烁系数 | 第94-99页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99-103页 |
·基于广义修正大气谱的大气激光信道特性研究 | 第103-117页 |
·广义修正大气谱 | 第103页 |
·饱和强湍流条件下的光强闪烁系数 | 第103-107页 |
·从弱至强任意湍流强度条件下的光强闪烁系数 | 第107-111页 |
·大气激光信道信号衰落特性 | 第111-112页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20页 |
第六章 基于三层高度谱的斜程大气激光信道特性分析 | 第120-128页 |
·引言 | 第120页 |
·三层高度谱模型 | 第120-121页 |
·光强闪烁和中断概率 | 第121-124页 |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以及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29-132页 |
附录A 矩生成函数Φ_ hi( s)的n阶导数 | 第132-134页 |
附录B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6-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