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7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多孔镍的制备方法 | 第9-13页 |
| ·模板法 | 第10-11页 |
| ·气泡法(Gas-Bubbling method) | 第11页 |
| ·脱合金法(Alloy-Dealloying method) | 第11-12页 |
| ·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 | 第12页 |
| ·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 第12-13页 |
| ·燃烧合成法(Self propagation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method) | 第13页 |
| ·多孔镍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催化剂材料 | 第13-14页 |
| ·电化学电容器材料 | 第14页 |
| ·电池电极材料 | 第14-15页 |
| ·吸声材料 | 第15页 |
| ·过滤材料 | 第15页 |
| ·其他应用 | 第15页 |
| ·析氢电催化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15-20页 |
| ·电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镍基合金电极材料 | 第17-20页 |
| ·电化学电容器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20-26页 |
| ·电化学电容器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 ·电化学电容器材料的研究动态 | 第22-2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 | 第37-41页 |
| ·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 ·化学试剂 | 第37页 |
| ·测试仪器 | 第37-38页 |
|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 ·光亮镍基体的预处理 | 第38页 |
| ·泡沫镍基体的预处理 | 第38页 |
| ·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38页 |
| ·多孔光亮镍电极的制备 | 第38页 |
| ·孔泡沫镍电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39页 |
| ·物相分析 | 第39页 |
|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9页 |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9页 |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 ·析氢测试(HER) | 第39-40页 |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40页 |
|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三维纳米多孔镍膜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表征 | 第41-58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42页 |
| ·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3-51页 |
| ·光亮镍镀锌及镍锌合金电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 ·镍锌合金电极在碱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44-46页 |
| ·多孔光亮镍电极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46-47页 |
| ·多孔光亮镍电极的析氢性能行为 | 第47-50页 |
| ·多孔泡沫镍电极的形貌和析氢性能表征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第四章 纳米多孔氧化镍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表征 | 第58-74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59页 |
| ·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59页 |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60-68页 |
| ·光亮镍镀锌及不同温度镍锌合金电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 ·不同温度多孔氧化镍电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 ·不同温度多孔氧化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63-65页 |
| ·优化条件下多孔泡沫镍基氧化镍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5-67页 |
| ·优化条件下多孔泡沫镍基氧化镍的电化学行为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论文总结 | 第7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74-75页 |
|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和参与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