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引种玉竹品质评价及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不同产地引种玉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5-29页 |
| 1 材料 | 第1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 ·实验地基本概况 | 第15页 |
| ·育苗 | 第15页 |
| ·栽培管理技术 | 第15-16页 |
| ·生育期的观察 | 第16页 |
| ·植物学特征调查方法 | 第16页 |
| ·根茎性状观察 | 第16-17页 |
| ·显微特征观察 | 第1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7-27页 |
| ·生育期特征 | 第17-18页 |
| ·植物学特征 | 第18-20页 |
| ·根茎性状 | 第20-23页 |
| ·显微特征 | 第23-27页 |
| 4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玉竹的常规检查及多糖含量测定 | 第29-35页 |
| 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 ·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 2 方法 | 第29-32页 |
| ·浸出物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水分测定 | 第30页 |
| ·总灰分测定 | 第30页 |
|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 第30-32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 ·常规检查 | 第32-33页 |
| ·多糖含量 | 第33-34页 |
| 4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玉竹常见病害及病原菌研究 | 第35-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病害的调查地点、时间和内容 | 第35页 |
| ·病害标本的采集 | 第35页 |
| ·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 第35页 |
|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第35-36页 |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36-37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37-44页 |
| ·病害种类及规律调查 | 第37页 |
| ·病害症状及病原菌性状 | 第37-44页 |
| 3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室内抑菌剂筛选试验研究 | 第46-57页 |
| 1 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 2 方法 | 第46-47页 |
| ·抑菌剂的制备 | 第46页 |
| ·带药培养基的配制 | 第46-47页 |
|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7-56页 |
| ·抑菌率测定 | 第47-51页 |
| ·抑菌剂的毒力测定 | 第51-56页 |
| 4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玉竹虫害的调查与综合防治 | 第57-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 ·虫害的调查地点、时间和内容 | 第57页 |
| ·调查方法 | 第57页 |
| ·记录方法 | 第57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 ·虫害情况统计 | 第57-58页 |
| ·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 第58-60页 |
| 3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1 结论 | 第61-62页 |
| ·生物学性状研究 | 第61页 |
| ·质量检查 | 第61页 |
| ·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 第61-62页 |
|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 第62页 |
| ·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 第62页 |
| 2 讨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第69-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附录二 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