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人性化执法的探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关键词释义 | 第10-14页 |
| ·社区民警 | 第10-12页 |
| ·人性化执法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2 社区民警人性化执法的现状 | 第19-27页 |
| ·我国社区民警执法取得的成绩 | 第19-20页 |
| ·建立了为民服务的机制 | 第19页 |
| ·基层勤务执行的方式由被动配合变为主动配合 | 第19-20页 |
| ·建立了内外监督机制 | 第20页 |
| ·我国社区民警执法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 ·服务意识比较薄弱 | 第20-22页 |
| ·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 第22页 |
| ·警力不足 | 第22-25页 |
| ·过于注重执法的实体 | 第25-27页 |
| 3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警民关系 | 第27-37页 |
|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 ·党的方针政策 | 第27-28页 |
| ·沟通与协调理论 | 第28页 |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29页 |
| ·国外警察社区执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3页 |
| ·英国的服务至上警务理念 | 第29-30页 |
| ·法国的警察集权式管理体制 | 第30-31页 |
| ·德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 | 第31页 |
| ·新加坡的邻里警局制度 | 第31-32页 |
| ·美国社区警务的建设 | 第32-33页 |
| ·实现以人为本和谐警民关系的条件及意义 | 第33-37页 |
| ·实现以人为本和谐警民关系的条件 | 第33-34页 |
| ·实现以人为本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 | 第34-37页 |
| 4 完善社区民警人性化执法的建议 | 第37-44页 |
| ·完善社区民警的服务理念 | 第37-40页 |
| ·提高社区民警的自身素质 | 第37页 |
| ·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 第37-38页 |
| ·量化社区服务的措施 | 第38页 |
| ·落实社区民警职业道德规范 | 第38-39页 |
| ·坚持社区民警人性化执法的原则 | 第39-40页 |
| ·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 第40-42页 |
| ·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 第40-41页 |
| ·提高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水平 | 第41页 |
| ·改进执法操作程序 | 第41-42页 |
| ·完善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 ·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 第42页 |
| ·建立违纪严纠制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A 社区民警人性化执法的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